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皇后娘娘早上好 第2节

第2节

    这四个人,就像四座大山,压得李定宸喘不过气。
    他明明是皇帝,但没有一个人会问他的喜好、他的想法。甚至连他身边的内侍,来宝都要每隔几个月换一批,不许他有心腹之人。
    李定宸性情跳脱,从小被拘束着已是不耐,待得年纪渐长,越发觉得自己只是两宫,来宝和王先生手中的傀儡,任由他们拉得团团转,自然越发无法忍耐这样的日子。
    而这一次采选秀女入宫,其实本身就是这种矛盾爆发的结果。
    去年年底,下头有官员迎合上意,送了一头老虎入宫。李定宸没见识过这样的新鲜,日日都要去看一遭,还命人在西苑修建虎房,结果兴头了两三日,就为这件事被参了好几本,御史们说他这是“玩物丧志、骄奢逸乐”!
    这下可不得了,王先生讲课的时候训了一回,来宝又抱着他的腿哭了一回先帝,回到后宫里,还被叫到慈圣江太后的永和宫跪了半个时辰,还是赵太后劝了几句,才算了结。
    李定宸为此脸色阴沉了好些天,下头的小内侍为了讨他欢喜,便撺掇着他去西苑玩耍。哪知到了那里,他才知道他们竟不知从哪里弄了一群宫女来唱戏歌舞。
    除却每年年节时钟鼓司那边送上来的雅乐,平日里李定宸是绝对不允许接触这些的。他看得新鲜,一时忘了时辰,结果这件事就惊动了两宫。
    如何鸡飞狗跳一场大闹不必再提,总之李定宸身边的人又被换了一遭。而过了年,两宫便遣人往内阁递了旨意,要在今年采选良家女子入宫,让皇帝大婚。
    李定宸是直到昭告天下的明旨都发了,才知道这件事的。
    他这皇帝当得憋屈,可想而知心中是多么不痛快。秀女们入宫之后他也不闻不问,直到万年宫几次派人催请,才不情不愿的去了一趟,却也并不热络。
    所以越罗想得没错,李定宸这会儿心思都还是拧着的,的确对这些入宫的女子没什么好感,甚至不想多看一眼,用这种幼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他是想立后的。
    虽然李定宸是本朝第一位幼帝,此前并没有例子可循,好在史书之上,这样的情形也不鲜见。最正常的处理方式,就是在小皇帝成人之后,两宫撤帘,皇帝亲政。
    而这个成人的标准,各朝各代不一。虽然主要是看小皇帝自己有几分能耐,辅政大臣又是否甘心还政,但有个硬性指标是没错的,那就是皇帝要先大婚立后。
    所以在被四座大山压迫着的日子里,李定宸唯一的盼头就是赶快长大,到可以娶亲的年纪,大婚亲政!
    为此,即便是要稍微忍受一下那些他没什么好感的少女,也未尝不可。
    至于赵太后所想的,因为两次吃过越罗递的东西就会对她印象深刻,那只能说是个很美好的误会,毕竟李定宸身为皇帝,身边这些小事都是有人服侍的。且说是越罗递给他,实际上还是殿中省奉御接过去,辨尝之后方可转呈皇帝。
    不论如何,当两宫那边定了名字,礼部将名单拟好送到太平宫,李定宸翻看之后,还是十分郑重的记住了越罗这个名字。
    对他而言,这个人是一种象征,不需要有具体的形象,但通过她,自己能够获得一些东西。李定宸沉思片刻,没有看内阁票拟,提笔在后面写上自己的批复,令内常侍加盖大印。
    这封奏折发还下去,顿时又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皇帝御笔朱批:只立后,不立妃。
    这就让礼部的官员十分为难了。几位秀女能留到此时,无论是他们家中,还是朝堂之上都已经有了准备,端看哪一位能登上那个位置罢了。对他们而言,要争的部分早就已经结束了。——最后留下的四位秀女分别来自四京,其中多番角力,不必多言。
    剩下的立谁为皇后,则是留给两宫和皇帝的权力。正常而言,先立皇后,过几个月再册妃,都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嫡长不可轻忽。但像皇帝这样,直接说明不立妃的,尚属头一回。
    当然,大秦立国一百五十余年,这其实还是头一遭为君王采选皇后,余者都是在为皇子或太子时便已纳妃。
    真要驳斥皇帝违礼,好像也说不太过去。便是民间也少有妻妾一起纳的,那不是结亲,是结仇。即便到了天家,规矩不同,但人情是相同的。皇帝敬重皇后,不纳妃妾,说起来是社稷之福。
    再说帝王尚且年幼,今年仓促采选秀女入宫,虽未明言,但宫中没有秘密,大臣们谁不知道这是两宫怕他被那些不正经的东西引诱,移了性情?若是身边妃嫔女子太多,反倒并非好事。就算要为皇室开枝散叶,绵延国嗣,也不急于这一时。
    如此这般说来,竟没有理由反驳他这一道批复。
    礼部几位官员一合计,只好去找了首相王先生。王先生又将这个消息送入内宫,令两宫太后得知。
    李定宸被叫到永和宫时,心里早有准备,所以并不意外,脚步沉稳,态度从容。江太后却是气坏了,一见了他,便厉声喝道,“你给本宫跪下!”
    李定宸这些年在永和宫跪得着实不少,连时常跪的那块地板都能认出来了。他轻车熟路往地上一跪,口中道,“母后息怒。”
    江太后同样熟门熟路,就着这件事训斥了将近一刻钟,这才拧着眉道,“我看你是年纪大了,心也大了,由不得我们管束着你了,是不是?”
    到底是亲母子,这一句话却把李定宸的心思说足了十成。可惜即便猜中了,江太后也并不在意,“四位秀女都是千挑万选才留下的,我和你赵娘娘都十分满意,你一句不立妃,又将如何安置她们?”
    “按规矩,未中选的秀女,由官府发送还家。”李定宸道,“儿子遣人问过了,能入宫待选的秀女,回家之后亲事非但不会受影响,反而更容易说成,母后不必担忧。”
    江太后都叫他气笑了,指着他的鼻子道,“到底招了,你这主意只怕打了不止一日。也罢,王先生令人传话,也说此事不干大局,既是你自己的主意,我也不管了。只是你既然看重越氏,往后便多多与她亲近,早日诞下皇嗣,稳固国本才是正经!可记住了?”
    本来按照江太后和赵太后的打算,另外三位秀女留下,只怕也要在宫里多住上一二年,等皇后那边地位稳固,最好是有孕了,才能去侍奉皇帝。既如此,三年后再选也是一样。这么一想,也就不强求了。
    李定宸给江太后磕了头,走出永和宫时心情十分不错。
    那个越罗……的确是个福星。这是他从小到大那么多年来,头一遭在生母面前争取一件事成功。此前就算是想要将自己最喜欢的小宽子留下,也都被无情否决了。
    第3章 帝后大婚
    虽然李定宸恨不得明天就大婚,而后就可以摆脱过去那种尴尬的状态,能够自己作主,但帝王大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且还有得耽搁。
    事实上,婚礼的步骤在第一步就被卡住了。
    本朝从未有过帝王纳后的先例。倒不是说以前的皇帝没有皇后,但大秦的皇帝大都长寿,继任者基本都是在为太子皇子乃至皇孙时就已经娶了元妃,登基后封后或是继立皇后,又与纳元后不同了。
    因为没有先例可循,在大婚的人选定下之后,礼部几乎为纳后的礼仪吵翻了天。有人说该效仿前朝,有人则认为本朝虽未有君主娶元后,但太子纳元妃却着实不少,可以说是熟练工种,在此规制上依例增添一等即可。
    众所周知,礼仪之争虽然看似无伤大雅,其实却是最难以得出结果的,因为古今礼仪卷帙浩繁,礼部的老先生们穷究典籍,一吵起来都是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谁也无法说服谁。
    这种争执甚至很快蔓延到了朝堂上,适逢最近天下太平,朝中无事,朝会就成了最好的战场。
    李定宸满心以为皇后人选定下之后,剩下的就是走流程了。头一回见到礼部两位老大人在朝堂上吵得脸红脖子粗,而且还牵扯了越来越多的官员进去,不由大惊失色,完全不能理解就一个皇后礼服上的图案,为什么也能吵成这样。
    等这样的情况多发生几次,他也就淡定了。但这样吵下去总不是办法,李定宸想来想去,灵光一闪,头一回在朝堂上真心实意的说出了这句话,“王先生怎么看?”
    王霄显然也对这种将朝堂吵成菜市场的做法十分不满,闻言躬身出列,“回禀皇上,帝王大婚虽乃国之大典,但亦是家事,此等细节,臣伏请圣裁。”
    伏请圣裁!李定宸兴奋得手指尖都在发颤。这不是他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但从前,这句话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实际上并没有给他留下选择的余地。不管心里怎么想,到底高不高兴,他唯一能说出口的答案是,“依王先生所奏。”
    但是这一次不同。即便只是个无关紧要的细节,并不涉及朝廷正事,但这是王先生头一回将选择的权利放到他手中,说“伏请圣裁”。
    李定宸简直恨不得跳起来喊两声。
    但这些年的帝王教育终究没有白费,他只是挺直了脊背端坐在高台之上,语气平静的道,“那就请礼部诸位卿家将大婚诸礼具折上奏,朕自会与两宫商定。”
    奏折送上来之后,李定宸并没有立刻拿去找两宫皇太后商议,而是自己仔细的看了一遍,而后从中挑选出一份自己最满意的,这才袖着往万年宫去了。
    宣宗皇帝,也就是先帝虽然仅在位八年,但驾崩时却已经四十一岁,子嗣自然不会只有李定宸一人。在他之上,还有数位兄长,不过生母都是地位卑贱的婢女。虽然宣宗登基之后,依例各有封赏,但当时诸皇子都已经十几岁,没有一个成器的,看上去也不可能在悉心教导之下扭转回来。
    所有子嗣之中,唯有李定宸是宣宗登基之后所诞,而且自幼聪敏,自然也就被皇帝和朝臣们寄予厚望。
    ——反正大秦的皇帝都长寿,即便不能像世宗皇帝那样活到百岁高龄,但六十岁还是没问题的。届时李定宸二十七八,正当壮年,也远比他的兄长们更适合继位。
    谁知宣宗性情柔弱,登基之后也一直心情郁郁,只坚持了短短八年。
    他甚至没来得及将李定宸立为太子,也就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李定宸虽是众望所归,但年纪实在是太小了,按理说当立成年皇子,然而那些皇子又从未受过帝王教育,难以担当重任。
    李定宸最后登上大宝,是因为得到了慈和皇太后赵氏的支持。加上外廷有王霄这样一位强权人物压制,也不希望一位成年皇帝来与他进行政治角力,于是达成默契,将李定宸推上了皇位。
    因为这个缘故,慈圣江太后虽然性格强势,但在赵太后面前,却一向十分恭敬。虽然儿子做了皇帝,后宫尽在掌握,但有什么事也都主动找赵太后商议,甚至每日大半时间都在万年宫与赵氏作伴。
    所以李定宸到后宫议事,也是直接去万年宫。
    江太后等赵太后看过了奏折,才问,“你这是定下就用这个了?”言下之意,对于李定宸的自作主张颇为不满。只带了一份,说是商议,实则不过知会一声。
    李定宸道,“儿子观前朝纳太子妃仪制,多是比照纳皇后减一等。本朝虽无纳后的先例,但纳太子妃仪乃是太-祖皇帝钦定,十分完善,在此基础上增一等为纳后仪,正是理所应当。”
    “倒比去用前朝礼仪更妥当。”赵太后也在一旁帮腔道。
    国朝开立之初,第一件事就是要定下各种礼仪,正为了昭显本朝秉承天命之意,因而虽然也有借鉴,但许多地方都与前朝不同。若是此刻一味效仿前朝,反而不美。
    这道理江太后自然知晓,她只是儿子有了主张,不再听她这做母亲的话。然而这番心思,想得却说不得,这一口气只好暂存在心里。
    礼仪的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就是走流程了。
    先是由礼部前往南京,向越家宣旨,封赏皇后的父母,并将他一家接到京城来。而后是择定大婚吉日,昭告天下,再准备大婚所需的一应物件。帝王大婚乃是国之重典,一应耗费都是从国库出,不但要准备迎亲所需的东西,连皇后的嫁妆也是礼部置办。
    此外,李定宸登基之后,赵太后便移居万年宫,皇后居住的长安宫八年没有人住,虽然一直有宫人洒扫看护,但也需要彻底翻修一边,将一应摆设换过。
    等这些都准备好,忽忽已是秋日。
    ……
    越罗很无聊。
    原本她还有三个伴儿,但因为小皇帝说立后不立妃,所以那三位秀女早就已经送回家了,映秀宫中只有她一个人住着。因为大婚在即,所以门也不许出,每天的日常就是绣花和发呆。
    若不是想着外面父母亲人,这样的日子越罗真是一天都过不下去。
    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教自己写字,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如今亲自经过了,才知道这把刀有多可怕。
    当皇后太可怕了。
    好在随着日子一天天临近,映秀宫也就慢慢热闹起来了。身边伺候的宫人添了何止一倍,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有人精心打理,香汤濯发,脂膏抹身,要将身体调养到最好的状态。此外还有专门的人教导大婚当日的礼仪,以及身为皇后需要学习的功课。
    忙起来,也就不觉得十分压抑了。
    几个月过去,越罗再照镜子,都觉得镜中那人不像是自己了。待得脂粉抹匀,头面戴好,嫁衣换上,更几乎是换了一个人。
    到这时,越罗心中才生出几分“要成亲了”的真实感。
    且她嫁的不是普通人,是一国之君、天下共主。
    越罗在宫人的扶持之下登上凤辇。按照流程,凤辇会绕宫城一周,从皇城正门承天门入内,直达朝元殿。皇帝与百官会在此等候,她将在这里,与帝王并列,受百官朝贺。这是只有皇后才能享的尊崇。
    普天之下,从夫家发嫁,连父母亲人都无法拜别的,估计也就只有皇家娶妇了。身上繁复厚重的衣冠,所经种种庄重肃穆的礼仪,耳畔声声响亮的祝贺,都昭示着她的身份已经与从前不同。
    出嫁从夫,因为她的丈夫是皇帝,所以她也必须要母仪天下。
    “皇后”这一重身份,终于重重落到了她头上,就像这顶沉重的凤冠,戴上去之后,就不能似平日那般轻巧的行走,左顾右盼了。
    越罗忽然想起离家入京待选那一日,父亲说过的话。
    “当日我问过你,你说顺其自然。今日,为父也将这四个字送你。既然这是你的选择,就该承担一切结果,望你时时谨记。”
    面前的百官俯身下跪,越罗却忍不住分了心,微微侧过头,去看站在她身边的人。
    第4章 皇后威武
    朝拜过后,便是回转后宫,在长安宫完成剩下的礼仪。
    合卺,撒帐,结发,一系列的流程结束之后,所有人尽皆退了出去,殿内只剩下了一双新人。
    天家的婚礼,没有酒宴,也不需要新郎官出去陪客,更没有人敢来闹新娘子,所以到这里,就算是尘埃落定了。小皇帝往床上一倒,一口气还没有舒出来,就惨叫一声,几乎是从床上然后弹了起来。
    “什么东西?”他揉着自己的后背,瞪大眼睛往床上看去。
    越罗已经猜到他是叫撒帐的那些莲子花生之类硌着了,抿着唇想笑又不敢笑,只好低头坐着,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听他一叠声叫人进来收拾床铺。
    进来的是小福和另一个宫女小喜,越罗从进宫就是小福在身边,所以仍旧叫她跟在身边服侍,只是又添了许多人。


同类推荐: 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九零千万富翁的独生女王爷每天都想以身相许(重生)穿成恶毒反派们的替嫁小师妹重生一九零二窃国大盗穿越之平淡人生娇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