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我在红楼修文物 第23节

第23节

    富达礼就指着他面前四幅条屏,淡淡地说:“不说别的,单只一幅,在外头的市价,不会比那庄子一年的出息少!”
    佟氏听说石家竟然下了这么大的血本,也骇得睁大了眼。隔了半晌,她心中又怨愤起来,想着石大娘岂不是在和她别苗头么?备这么重的礼,将她准备的那些实惠全都比了下去,落她面子。
    一想到这儿,佟氏就将手里的帕子绞成了个麻花儿。
    那头富达礼喃喃地道:“三弟妹竟然送了这样的重礼过来,是不是有所求啊?看来,我怎么着都得给石家那哥儿物色个体面的差事才是!”
    反正伯爵府这边已经正了名,不会再被二阿哥所累,富达礼便也不再有顾忌,打算替族侄好好张罗张罗。
    待从富达礼的屋子出来,佟氏忍不住低低地啐了一口,恨恨地说:“这还真是好手段呐,哄我们老爷给帮忙寻差事!”
    她越想越气愤:旗丁一年的银子和禄米难道还不够红线胡同那几口人嚼用不成?竟然这样想着法儿来向她家老爷讨差事。不过,佟氏心内暗暗猜想,这回,石家该是将家底掏了个干净吧!
    一想到这儿,佟氏的气就又平了,得意地笑了起来:为了点儿面子,石家恐怕往后几年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呢!
    佟氏在这里得意,却不知道石咏手上所有的书画卷轴里,这四幅实在不算什么。
    那天他打开这只藤箱的时候,着实是吓了一跳,见到箱子里装着的那一卷卷装裱精美的卷轴,石咏的头一反应是抱着箱子冲下了楼,雇了一辆车,叫车夫抄了近路,直接去了永定门。
    在永定门,石咏等到将将日暮,也没将赵老爷子等来,他摸着怀里还揣着的契书,又细细回想赵老爷子的言谈与神情,这才稍许明白了些什么。
    他以自己的“所有”,帮助旁人,旁人便也以“所有”相报。
    这事儿听着像是梦里的事儿,可看着藤箱里堆放着的那么些卷轴,还有几件宋明时候的铜器,却是实实在在的。
    当晚石咏回到家,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全说给石大娘听,连那锭金子的事也未相瞒。石大娘想了想说:“看起来当是那位赵先生将这个箱子赠与你了。而且他为了免得以后有人找你麻烦,特地叫人签了那张契纸。”
    石咏心知是这个理儿,然而要他心安理得地收了这些,他却一时半会儿做不到。
    付出与得来的回报不对等啊!
    他与母亲商量了一回,最终决定,从箱子里取一件普通的书画,先紧着给十五福晋做添妆礼。藤箱里其余的书画,则先由石家妥善保存着,将来若有机缘再遇见赵老爷子,能劝服还给老爷子,最好还是还回去,石家不占这个便宜。
    然而要从这些书画里挑一件普通的,却也不大容易。
    那藤箱里的画儿,大多是明代名家之作,石咏一幅幅看过,沈周、徐渭、文征明、仇英……那些熟悉的名字一个个从眼前闪过,他立时知道哪幅都不便宜。看了半天,石咏自己挑花了眼,最后倒是这组四幅独景条屏,虽然也是吴门名家之作,但与旁的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再加上题材应景,非常适合作为贺礼。
    这四幅条屏,石咏自己估了估价,觉得单一幅的价值在百十两银子上下。他暗暗记下这个数,希望以后再见到赵老爷子的时候,能够补偿他。
    待到忙完这件添妆礼,石咏终于有了功夫,去正白旗佐领那里,领他的丁银和禄米。
    身为八旗旗丁,石咏其实不必做什么就能领到丁银和禄米,然而付出的代价则是随时可能被抽丁,拉上战场征战。他若是一直没有正经差事,这么在家闲着,等再过个几年,烽烟起的时候,迟早得拉上西北去打仗去。
    所以石咏也不敢掉以轻心,想着去见佐领的时候问问看,如何能寻个差事,便先做起来。修补古物件儿的活儿他也会接,只不过却是打算委托“松竹斋”的杨掌柜帮他接活儿罢了。
    石家隶属汉军正白旗,这天石咏便去正白旗府署办手续领丁银。汉军正白旗的这名佐领姓梁,叫梁志国,问了石咏父祖的名姓,当即点着头笑道:“你们老石家总算是有个成丁了!”
    石咏还没想好怎么应答,梁志国已经站起身,冲石咏背后来人行礼,口中道:“都统大人!”
    石咏一转身,见了来人,也赶紧行礼,却口称“伯父”。这边踱着方步过来的,正是石咏族中堂伯父,身上袭着忠勇伯爵的富达礼,时任正白旗都统。
    富达礼见了石咏,淡淡地颔首,似是随口问了一句:“过来领丁银了呀!”
    石咏不敢怠慢,点头恭敬应道:“是,伯父!”
    梁志国在后头看着这两人见礼,心里暗暗纳罕。他作为汉军旗佐领,很清楚当年石家从永顺胡同分户出来单过的经过,也晓得石家那位二弟的亲事很有些不妥当。而且富达礼一向不苟言笑,甚至在旗务上有些严苛得不近人情,此刻梁志国见到富达礼竟然主动过来关切这个侄子,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富达礼随便与石咏攀谈两句,突然问:“上回你家送来的礼,那礼单,是谁人写的?”
    石咏应了是自己写的。
    富达礼登时转过脸,眼神在石咏脸上转了又转。
    听到这个答案,他颇为吃惊。毕竟礼单上那一手小楷,看得出来是用过多年苦功的人才写得出来的。这么说来,分出去的石家,两个弟妹,舒舒觉罗氏与王氏,竟然如此精心教养,教出了这样的子弟?
    富达礼想想自己膝下那几个娇生惯养的儿子,尤其幼子讷苏,难免觉得有些烦恼。
    “国语能读写么?”
    富达礼隔了片刻又问。
    石咏想了想,才反应过来这时候的国语其实是指满语。他赶紧摇摇头,眼看着富达礼那张脸的脸色就又沉了些。
    富达礼眉头皱起,心里暗暗责怪两个弟妹有些短视。此刻他觉得石咏天资不错,若是满语上头也能说会写,别的不好说,现在送去六部就能补个笔帖式。但他又想,石咏这孩子,自幼失怙,族里对这孩子又从来不曾过问,如今能学成这样,已是不容易,倒也不能对石家人太过苛责。
    富达礼沉吟一下,打算干脆让石咏在正白旗府署补个缺,帮着料理料理旗务,顺便也看看这孩子的才干如何。
    于是他转向梁志国:“梁佐领,我记得你上回提过,正缺个领催?”
    八旗佐领,大多负责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纠纷之类的管理事务,而领催是帮着佐领下,负责登记档案、支领俸饷一类的差使。
    梁志国一听说,知道上司要锻炼子侄,连忙点头:“是,刚好有个领催得了一病,请了假休养。都统若是能派个人来帮卑职,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富达礼一看,石咏在一旁,兀自懵懵懂懂,全不知道他们两个正在说的就是他。富达礼心里就叹了口气,觉得这个堂侄实在不够聪明,绝不是什么混官场的料。他叹了一口气,这才开口道:“咏哥儿……”
    “富都统,梁佐领,内务府营造处王主事过来,说是有要紧事,见两位。”
    有小校来报,富达礼听说是要紧事,不敢怠慢,连忙将人迎进来。石咏此刻不知是否应该回避,只得退在一旁。
    只见那位王主事穿着正六品的官府上来,见了富达礼和梁志国,行了个礼见过,笑着拱手问这两位:“两位大人可知汉军正白旗下有个叫做石咏的年轻人么?”
    富达礼与梁志国对视一眼,心想,这哪能不认识,刚才不正在说着他么?
    王主事当即笑道:“认得就好,下官是奉命过来捎个话。内务府总管点了他的差事,命他五日后到内务府营造司去点卯。”
    直到王主事走了,石咏还兀自晕乎乎的。
    这桩差事突然一下就砸到他头上,他其实没有半点儿准备。
    虽说进内务府营造司的事儿,早先是十六阿哥胤禄亲自向石咏提起的,可是石咏心中并没存了多少指望。后来四阿哥与白老板分别向他提过一次,说是十六阿哥去随扈了,这事儿才耽搁下来的。
    可是时间都过去了那么久,石咏从没想过,十六阿哥还真能记住他这么个小人物。
    所以今日之事,石咏可以说是喜出望外之际,也混着些不安。
    然而富达礼与梁志国对视一眼,脸色都有些凝重。
    刚才内务府那名官阶只有六品的王主事,敢这样大喇喇地进来,给富达礼和梁立国两人“捎个话”,背后来头应该不小。要知道,富达礼身上的都统是从一品官职,梁立国的佐领也有正四品。王主事之所以有这胆气,就是因为让他给捎话的“内务府总管”,身份超凡,是个皇子阿哥。
    待梁志国一想明白,登时一扬眉,笑嘻嘻地就迎上去,说了两句好话,恭喜石咏得了个差使,又奉承两句,说是石咏铁定能做得妥当。
    而富达礼却自始至终挂着脸。
    忠勇伯爵府就是在皇子阿哥身上吃过大苦头的,富达礼一见这么年轻的子侄又要往皇子阿哥们身边搅和,心里登时火起,铁青了脸,盯着石咏,冷哼一声,说:“你先回去,诸事齐备之后,到永顺胡同来一趟!”
    石咏有些莫名其妙,不知哪里得罪了这位伯父。
    但是他也着急往家赶,一来他得了个差事,这算是个好消息,该赶紧回去告诉石大娘和二婶她们,二来,他若是得了这差事,恐怕就没法儿天天照顾弟弟上下学了,这倒是件麻烦事儿。因此石咏无心探究富达礼究竟是怎么着心里不爽,他赶紧在梁志国手下的领催那里领了丁银,拜别了官长们,就匆匆往家里赶。
    五天以后他就得去当差,而石家现在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弟弟石喻上下学的问题。
    之前石咏当街遇上过一次“拍花”的,因此极度不信任这个时空里的治安环境,不敢让喻哥儿独自出门,坚持要送弟弟上下学。他若是去当差,恐怕就没这功夫。若是让石大娘或是二婶王氏出门送石喻,这两位毕竟是孀居,若是天天出门,只怕惹人闲话。
    石咏不愿意令这两位长辈辛苦,因此想要努力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他想了各种办法,最后觉得只有去姜夫子那里问一问,夫子那里,能不能借宿。平日他若是去当差,就让喻哥儿在姜夫子家留宿,待到他休沐的时候,再将石喻接回来。
    石咏回到家,先将差事的事儿告诉石大娘与二婶王氏,两位妇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自家看着长大的哥儿怎么就能有这种运气,能上内务府去当差去。
    若是天下各色衙门,最肥得流油的,内务府若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即便是两位内宅妇人,也是听说过的。
    石大娘凭空想了想,赶紧开口嘱咐石咏:“当差千万要谨慎,不该咱得的,咱绝不碰!”
    石咏却还顾不上想当差之后的这些事儿,赶紧将喻哥儿上学的事儿说了,又问:
    “娘,二婶,您二位帮我想想看,向夫子提借宿的事儿,合适么?”
    石咏征求母亲的意见。
    石大娘心里想想,也觉得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当下去厨房里取了一条日前刚熏制好的腊肉,命石咏给姜夫子家捎去,说:“见了夫子,千万要客气,就说喻哥儿借宿的食宿费用,我们一定会照付的。”
    石大娘骨子里有个傲性儿,向来不想占旁人的便宜,也不愿意被旁人看成是爱占便宜的人,因此行事处处谨慎,即便不得已要求人的时候,也会事先送上些谢礼。
    石咏当即赶去椿树胡同,找到姜夫子,将他家里的情形说了。姜夫子自己觉得无妨,但也觉得要问一下姜师娘,于是便去了内院,留石咏在外面候着。
    少时姜夫子与姜师娘一起出来,夫妇俩冲石咏笑笑,倒是师娘开了口:“石喻是外子的弟子,想要借住,原是一句话的事儿。只是,我这边有个更好的主意,但得先问问你们家,肯是不肯。”
    原来这姜师娘有个兄弟,在京里开了个铺子,做点儿小本生意,在椿树胡同学塾附近有个小院子。但他家的铺子却偏巧在骡马市大街上。因为铺子每日进货出货相当频繁,从椿树胡同赶过去也觉得有点儿麻烦,又想着能就近照顾一下,因此正在京里寻摸,看看能不能在外城南面,置换一处院落。
    可是在京里寻摸一处合适的房产,谈何容易。姜师娘的兄弟寻了有小半年,也没遇上合适的,可巧今天石咏找到学塾来,说了家里的事儿。姜师娘听她兄弟念叨过,一想这红线胡同,可不就在骡马市大街旁边么?
    石咏听了姜师娘的话,也觉得这是个解决之道,赶紧冲师娘行了礼,郑重谢过了。不过这里他的话也没敢说死,只说是要家里长辈看过才能最后定的。师娘看他这样谨慎,也抿着嘴微笑,点着头说:“这个自然,谁也没让你现在就拍了板了?”
    两下说妥,姜师娘便去给她兄弟捎话,约了时间,说是晚点就过去红线胡同看院子。
    石咏匆匆赶回家,将这事儿与母亲与婶娘一说,石大娘与王氏对视一眼,都觉得可能是个不错的法子。但是这买卖地产涉及到方方面面,院子大小格局,银钱贴补之类,不到双方将两个院子都看过,实在不能说“定下来”。
    转眼到了约定的时辰。却是姜夫子陪着妻弟上门,顺带将石喻也捎了回来。
    姜师娘的兄弟姓姚,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精明能干的生意人。石咏便称呼他姚老板。
    姚老板站在石家院子门前,告了个罪才进去。他见石家小院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院中则栽种了花草,一株老树遮天蔽日,便连连点头,赞了几句。
    “隔壁也是你们家的院子?”姚老板问石咏。
    “是!”石咏答了,“原本因为要租出给旁人的关系,所以隔做了两个院子。如今租户的合约已到,也已经搬走了。”
    他去将隔壁的院门也开了,请夫子与姚老板一起看过。
    隔壁院子的格局原本该是个前院,但是两进隔开后,各自独立,完全可以分作两户。
    姚老板看得直点头,笑着说:“这个好!”
    原来他这店里也有个用熟了的伙计,因拖家带口的,在外找住处也不容易,便托了姚老板,若是能给他家也找一处小院,自是最好。
    如今石家小院子的这个格局,正好合了姚老板的意。
    之后便是石家去看椿树胡同的那个院子。
    二婶王氏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出面,因此全交由石大娘做主,自己留在家中陪着喻哥儿做功课。
    石大娘则由儿子陪着,随同姚老板和姜夫子过去椿树胡同。
    姚老板原先的院子,距离椿树胡同学塾不远,两家中间只隔了几户。喻哥儿上学只消走几步路便到,地点是极其便宜的。
    然而姚家的院子,也是两进的青砖院子,却比石家的略小些。前院没有西侧厢房,厢房的位置空出来是露天的,大约是姚家偶尔堆放货物用。
    两下里各自看过对方的院子,心中都有数。若是真能置换了院子,双方各取所需,那就太好了。
    于是姚老板先开了口,对石大娘母子说:“府上看过之后,我心里是一百个愿意的。只是我这个院子比贵府上的略小些,您二位看这该补多少钱……”
    他的意思,想要给石家一点补偿,以弥补两家院子差的那一间房。
    石大娘却摇摇手,说:“姚老板,您这是太客气了。椿树胡同这边地段,比我们那里要好上不少,你若再提这‘补钱’的话,就真是折煞我们母子了。”
    姚老板大约没见过有人这么讨价还价的,愣了片刻,才笑道:“大娘,您太客气啦。对我来说,您那儿的地段才真是好啊!”


同类推荐: 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九零千万富翁的独生女王爷每天都想以身相许(重生)穿成恶毒反派们的替嫁小师妹重生一九零二窃国大盗穿越之平淡人生娇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