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我在红楼修文物 第198节

第198节

    然而石大娘眼下的考虑,却是认为织金所存下的钱已经太多了。从各家各户主顾那里接来的小额银票,已经有了厚厚的几沓,金额很大,甚至已经多过了织金所日常需要周转的本钱,这笔钱却只能放着,暂时找不到合适的法子投出去,因此只会挤占了几个股东各自的分红。
    石大娘为这事,曾经与织金所的账房和大掌柜商议过,甚至还去信打听过凤姐的意思。但是众人的一致看法是,织金所维护住这么多主顾并不容易,若是主顾愿意将银钱存放在织金所,他们也不好拒绝,最多解释解释,分红时红利薄一点罢了。
    “不会吧!”石咏听见母亲所说的,忍不住咋舌,心想,织金所原本好端端的只想做点儿布匹生意,怎么闹到后来变成了金融机构?
    “咏哥儿,这你就不知道了,这是成法,前明就有,只不过后来因为战乱给扰了。早年间大家手里都没什么钱,直到康熙三四十年的时候才渐渐好了起来。你外祖母和舅母她们,当初也曾搁了些钱在铺子里的。”
    石咏万万没想到民间竟有这样的智慧,即便是女眷们也不甘落后。只是这究竟算什么金融产品?女眷们显然不能算是店铺的股东,这些钱最多只能算是一种自发的,向商铺进行的主动存款,而每年她们拿去的那些“分红”,其实就是利息。
    但是这种存款与如今钱庄票号大户人家户头里的钱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几乎没有什么人会主动去动存放在织金所的本金。石咏托母亲请织金所的账房算了一下,将近两千名主顾,在近一年内,动用了织金所本金的,只有三十七人。
    织金所开业五年之际,主顾们的“存银”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两,织金所原本也确曾使用,但是前阵子刚刚回了一大笔货款,又正好是在冬令皮料进货之前,银钱正是充裕的时候。石咏一开始是不肯相信的,可是待后来听说了织金所如今有两千多名主顾,算下来每人平均也就存了二百两不到,石咏才信了。
    有这样一大笔银子摆在面前,石咏自然心动。他在征得了十六阿哥的同意之后,与织金所签了契纸,借用四十三万两存银,限期一月归还,这一月的利息为二分五,折合年利为三成,比寻常银票钱庄借贷的利息高出近一半,但是与市面上印子钱的利相比则要公道不少。
    待乐凤鸣拍下所有的参,便不愁药材商们不会自己求上门。而同仁堂提价两成卖参,一部分原因也是要覆盖这三分的成本。而乐凤鸣不负众望,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将参全部卖光,这笔钱连本带利,自然也顺利地送回织金所。
    早先十六阿哥与石咏说笑,就曾提到过,九阿哥这样折腾,到处去打听乐凤鸣的钱究竟是哪儿来的,根本就是灯下黑,他只消回府问问九福晋没准就知道了。只不过,人家九福晋也未必就愿意告诉丈夫,自己的身家都存在哪里。
    第252章
    十六阿哥那边也知道织金所的事, 对织金所可以这样一次性调用几十万的头寸感到吃惊不已。后来他回阿哥所问了问十六福晋,知道福晋也有几百两存在织金所, 便也不吃惊了。
    “茂行, 你说说看, 这些钱, 闲着也是闲着,能不能想个好法子,调出来使一使, 也好再让内务府赚点银子?”十六阿哥故意打探石咏的想法。
    石咏却知道, 像早先织金所借钱给同仁堂那种,是一种风险巨大的短期拆借行为, 若不是他心里非常清楚同仁堂独家垄断了参源, 所以一定能回款,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用织金所的钱做这种买卖的。
    “十六爷, 我并不是织金所的东家!”石咏表示, 十六阿哥教过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石大娘是织金所礼聘的“顾问”,自然要为织金所考虑。可是他石咏若是完全代替织金所的主家, 帮织金所做决定, 那便越俎代庖了。
    “而且,十六爷,您算过没,内库那边今年还有多少窟窿没填上的?”
    一经提醒, 十六阿哥伸手摸摸鼻子,道:“说得也是,咱们今年该赚的银子都差不多了,待到腊月里再拢一回各处的收成就行。若是现在费了老大劲儿多赚了银子,回头又被那些人拿去花掉!”
    十六阿哥这番抱怨亦是有所指。毕竟大将军王出征在即,光各项仪仗,那花的钱就跟流水似的,不用说十四阿哥还嚷嚷着要在西宁修大将军“行辕”。回头内库若是真的多入库个几万两,铁定被兵部那拨人又讨了去花掉。
    如今十六阿哥对这些即将出征的贵胄们多有不满,明知道他们根本不是去保家卫国去打仗,就是去捞军功赚前程的,愈发不乐意帮他们攒银子。他当即双臂一抱,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上,说:“茂行啊,看来爷真没有白教你,这世上啊,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就是了,这为他人作嫁的事儿啊,咱没有这工夫去沾!”
    石咏也是一样的心思。前几天华彬还特地拐弯抹角地打听到了他,亲自登门向他打听柳湘莲的消息。这个华彬一面口口声声地说到时候将“带伤”出征,一面嚷嚷着要找柳湘莲算账。石咏自然不搭理这人,可一想到这种人都能上西北带兵,又想到这些人在西北的各种花销还都由内务府和户部担着,石咏就满肚子的不乐意。
    对于织金所的存银,他也有些想法。然而他绝对不是什么金融业的行家,只是个外行半吊子。这可不像古董拍卖,他见过很多次猪跑。然而这存银的事情上,他最多能出出主意,可要是要让他操持运作,石咏实在是怕将事情搞砸了。于是他只是写信分别给山西与金陵,向织金所的“正经”股东们提些建议。
    贾琏很快就回了信,反响热烈,很看好石咏的提议,建议石咏先写个大概的方略出来,他找几个稳妥人一起看看。但是薛蟠大约带着媳妇儿游山玩水,根本不操心生意上的事儿,直接顺带手支了个懂行的掌柜进京,说让石咏爱怎么张罗就怎么张罗。
    其实石咏的想法很简单,他就是想支持一下像同仁堂这样,认认真真做实业,但又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始终不成气候的小铺子小作坊。这么些年他与工匠和小生意人接触得多了,知道其实这一群人其实是最诚实守信,希望能用双手改变生活,实现理想的。
    同仁堂从乐凤鸣的父亲乐显扬开始经营,距今几十年了,规模依旧上不去,并非因为乐家人不努力,而是资金这个瓶颈让他们的发展周期一下子拖得这么久。若不是石咏这回找上了乐凤鸣,恐怕还会拖下去。
    这些小铺子小作坊几乎不会主动向外界贷银子,一来好些放印子钱的利息太高,他们承受不起,二来那些钱庄票号,正经可以贷银子的,却又嫌借钱给这些人无利可图,懒得费这个劲儿。
    既然织金所出于主顾们的信任,收进来那么多存银,为何不能支持一下这些人呢?
    石咏的想法是,从织金所分离一个单独的商业机构,织金所作为股东和委托人,将资金交付给这个商业机构,由它向具备一定发展前景,有一定商业计划的小铺子小作坊放贷,贷款都是长期,至少在三年以上。这些小铺子小作坊需要交付一定的抵押品,此外必须在三至五年内有明确的盈利方案。
    除了这些硬性条件以外,石咏还建议这个独立的放贷机构成立一个放贷委员会,由不同股东委托的管事或是掌柜担任。这个委员会必须审核商业计划或是盈利方案的真实性,确认这门生意真实而可靠。必须大部分成员通过,账房那里才能放款。同时委员会也会给这些借钱的小作坊小铺子一些经营建议,必要的时候,可以派人上门,专门替借款人算账。
    最重要的一点是,前来求贷的金额,没有下限。也就是说,若真是小本生意,哪怕只是借十两银子,都成。欢迎任何小本生意上门借款,但若是没有任何实业或是商业计划的,只是想借点儿银子救救急的,一概免谈。
    石咏深知自己只是个门外汉而已,但也一气儿将他的这些想法都在给贾琏的信中一一陈述,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他认为应当提振工商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小本生意,这一类营生发展起来究竟有什么好处。他写到兴奋处便守不住笔,一封信洋洋洒洒,竟写了十几页,将一封信撑得鼓鼓囊囊的。
    远在山西的贾琏还没收到这封信,雍亲王案上已经放上了一份誊本。雍亲王本人看得心潮起伏,将这誊本扔下去给戴铎看过,同时笑道:“从未见过这样不经的言语,说是不要理会那些大商行大实业,去扶植那些升斗小民做生意。刚开始读,只觉得是满纸胡言,唯有读过之后,仿佛再想想,才会觉得有些深意,有些深意。”
    他非常清楚如今的财富都聚拢在哪些人手里,也深知这种财富与资源的高度集中有哪些害处。石咏一封书信,条理虽好,可是某些见识仍显幼稚,一看就是个外行。然而这字里行间偶现的特异思路,竟能让雍亲王偶尔觉得眼前亮上一亮。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戴铎匆匆看过这信,不及细想,先送上马屁高帽,“当初王爷点石咏做四阿哥与五阿哥的开蒙老师,便是慧眼识人,目光如炬。”
    雍亲王顿时喜气洋洋,觉得自己确实挺有眼光的,全忘了当初本是钮钴禄氏求到自己跟前,自己才点了头的。
    戴铎见将王爷哄得很好,当即问:“王爷,敢问要不要将石咏此人调来户部?在内务府任职未免屈才,不如让他在户部历练两年,过一阵子就可以大用了。”
    早先王乐水就是内务府的主事,如今调来户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雍亲王却摇了摇头:“本王偏不。这小子既然能洋洋洒洒写出那么多好处出来,本王且等着看,三五年之间,是否真如他所言,能有这许多变化!”
    戴铎赶紧应了一声,心里为石咏默默惋惜,想这小子明显就是自己作的,写了一封信,虽然得了些赞誉,但是在三五年之内就与户部无缘了。在内务府做官哪里赶得上六部啊!
    然而石咏却对此一无所知,他本来就觉得与十六阿哥投契,两人时常能想到一处去。再加上他认得的好友同僚都在营造司与造办处,便是调他去户部,他也未必乐意。
    但如今内务府的差事他已经完成了七七八八,所以石咏终于过上了下午晌喝上两盏茶,到了点儿就回家的老干部式生活,也总算能多陪母亲说说话,关心关心弟弟的学艺,以及花些时间陪陪媳妇儿了。
    这日他下衙走出内务府的时候,一抬眼猛地见内务府府署门外候着一个人,而李寿则立在不远处,抱着双臂,冷冷地看着对方。
    这情景一下子让石咏忆起当年被九阿哥的手下扭了就走的恐怖回忆,脚下一滞便站住了。那人登时快步走上来,双手奉上一张帖子,问:“石咏石大爷?”
    石咏微微点头:“我是!”
    “我们爷相邀石爷明日有空去喝茶,”那人恭恭敬敬地开口,“地方就在琉璃厂大街西口,离您住处不算远。”
    “你们爷是……”石咏带着疑惑,这帖子,他不知到底是接好还是不接好。可是他不接,对方就始终双手高举过头顶。
    石咏无奈,见对方礼数周到,到底还是借下了。只见对方满脸喜色地抬起头来:“谢石大爷赏脸!我们爷说了,明日恭贺大驾,以茶代酒,盼与石爷畅谈天下之事,石爷切莫推辞。”
    好一个彬彬有礼,吐属文雅的长随。石咏的余光瞥见李寿在一旁扯了扯嘴角,知道这小子一定在嫌弃人家太文绉绉,不爽快。
    石咏待来人离开,才打开了对方递上的帖子,口中“哎呀”一声,道:“这帖子我不该接的。”
    李寿一凛,上来问石咏:“怎么了?”
    石咏这时候才意识到其实对方这般礼数周全,其实也是给了另一种压力,令他这帖子不得不接。也不知下帖子的这一位,是否曾经用过同样的手段,邀上了许许多多和他一样,不想与这一位结交的臣子,然后以其雍容温和的气度,优雅的谈吐,和精辟的见识折服了这些人。
    他手中的帖子,是八阿哥胤禩递出来的。
    这帖子制的非常精致,上面的字迹工整且俊秀,看得出写字之人多年习书,笔力不凡。当是八阿哥本人亲自书写的。
    “大爷,我脚程快,您将帖子给我,我去追上那人,将帖子还回去。”李寿登时说。
    他的确脚程快,耐力好。可是石咏却也不能让他如此,只得苦笑道:“这哪儿行?我已经亲手接下的帖子,若是送还,或是不去,都是我失礼在先,便是欠了对方一个人情。”
    “那……那回头我叫上石海,还有柱大叔,您去的时候咱们一起跟着,力保万无一失。”李寿很清楚地记得当初在九贝子府发生的事,他当初是亲见着富达礼浑身浴血,将石咏给捞出来的。现在听了石咏所说,也觉对方不是善茬儿,当即自告奋勇请缨。
    柱大叔就是石柱,他与石海父子,就是当日富达礼赠给石咏的一对练家子父子,专门负责保护石咏的安全的。
    “这还倒不至于!”石咏说,既是八阿哥请饮茶,演的便是一出文戏,而不是武戏了。不过将石柱石海父子带上也好,万无一失。
    第二日,他依约前往琉璃厂西口那间新开的茶楼,过去之前,他还特地打听了这间茶楼是不是八爷的产业,毕竟琉璃厂这里人来人往,又时常士子举子云集,是个打听消息极妙的所在。
    出乎他的意料,这件茶楼与八阿哥没有多少关系。
    石咏命石柱石海父子在茶楼下守着,自己带着李寿上了楼。茶楼上人来人往,并未因八贝勒约他在此碰面而有任何不同。慕名而来的新老茶客照样高谈阔论,招呼伙计。而八阿哥则独自坐在一个较为清净的角落,身边就是敞阔的大窗。他便透过玻璃,淡然望着茶楼窗下人来人往。
    石咏与八阿哥打照面的时候并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初在顺天府的那一场叩阍案了。当时八阿哥作为刑部的掌部阿哥,曾参与为那枚牛足鼎辨真伪的审讯,与石咏多有些接触。后来那次大闹九贝子府,及至后来闹到御前,八阿哥赶到畅春园去为九阿哥说情,两人曾在畅春园又见过一次。此前石咏在宗人府时,八阿哥亦在,只是他心思不在,因此完全没有注意到那一位罢了。
    如今再见,石咏自然可以感知八阿哥如今的气质更加淡然,人也略清减些,身上更是半点急躁都不见了。早年间的八阿哥或许还会有些患得患失的样子,如今的八阿哥,似乎早已将一切看开,世间纷扰,都已与他无碍。
    或许“毙鹰事件”彻底改变了八阿哥的前途走向,但也一样打磨了这个人,如今八阿哥整个人态度温和,目光真诚,一手扶住,转过头来静静地望着石咏。
    但是无论八阿哥表现得有多温和,面对此人,石咏总是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一股子压力。
    “卑职见过八爷!”石咏决定在礼数上公事公办。
    “茂行!”八阿哥站起身招呼石咏,伸双手相扶,阻住石咏行礼,热情地邀他入座,“你我本是亲戚,何须如此多礼?”
    石咏本来对八阿哥略有好感,可是八阿哥一提“亲戚”二字,他突然就想起华彬来了。只怕安郡王府的那些人,才是八阿哥的“正经”亲戚才是吧!
    想到这里,石咏便老实不客气地坐下,果然听见八阿哥开口:“我一向见九贝子与茂行有些误会,这次过来,是想说和说和。说实话,这么些年,我冷眼看来,觉得其实你与老九是一样的人,这世上,许是只有你能明白老九。”
    石咏赶紧道:“岂敢岂敢,八爷此言差矣,这世上最明白九爷的,必须是八爷您啊!”
    他一面说,一面想:商业互吹,我也可以的。
    第253章
    八阿哥递了帖子邀石咏喝茶, 说是想要从中劝和,解开石咏与九阿哥之间的“误会”。
    石咏摸摸后脑说:“卑职……卑职与九爷之间, 好像一直没什么误会啊!九爷若有吩咐, 卑职一定听命行事。”
    八阿哥当即笑道:“这话说得极是。你看, 你们上次剑拔弩张地, 一直闹到御前,最后还不是一样开解了?那之后还不是一样相安无事?”
    石咏诺诺称是,心想“误会”真是可以解释一切啊。
    这时八阿哥又开口, 笑道:“见你与老九之间不存芥蒂, 我这做兄长和做长辈的,便放心了。来, 饮茶, 饮茶!”说着他亲手为石咏斟了茶,转脸托起自己面前的茶盅, 慢慢细品。
    石咏则细细打量手中器皿。八阿哥见他如此, 好奇地问道:“久闻茂行擅长赏鉴名瓷, 敢问这家所用的瓷器,有什么特别的么?”
    石咏并不藏拙,只看了看便肯定地道:“这个是万历官窑。万历窑出品精良, 但是因为数量很多, 所以价值并不算昂贵,东西虽好,却并不为世人所珍藏。”
    八阿哥一怔,似乎试图辨清石咏是否话中有话, 随后一伸手,取过桌上放置着的一只空杯,翻过来一看款识,果然见是“大明万历年制”六个字。
    他这才信了石咏的能耐,赞叹一番,不再绕弯子,直接问:“上次内务府拍卖人参一事我已听说了,这件差事茂行办得很漂亮,只是我有一事不明,想向茂行请教。当日同仁堂以一己之力拍下人参,自然是绝大的魄力。只是魄力之外,这财力由何而来……即便是在京里,能在片刻间调动这许多头寸的票号也不算多。但是同仁堂丝毫未凭借票号之力,着实是令人有些费解——”
    石咏没想到八阿哥竟是为了问这个才邀他到此,当即太极推手推回去:“八爷,这么一点儿小钱,怎么值得您动问?”
    八阿哥却紧追不舍:“的确是百思不得其解,才特地邀茂行到此。”
    按说以八阿哥的身份,这点小事原本无需他亲自过问,若不是真的好奇得紧,就是替九阿哥问的。
    石咏没打算刻意隐瞒,便道:“这本是女眷们的钱……”
    他话音未落,已经被人打断:“这小子奸猾无比,八哥莫要听他信口胡诌!”
    九阿哥不知何时也来了这茶楼上,正满脸怒气,恶狠狠地盯着石咏,“说什么女眷的钱,这全京城家眷的钱加起来都未必凑得出这个数,一家一户焉有这等实力?”
    他来得急,没听明白石咏的话,以为石咏说的是“家里女眷的钱”,自然不信。再者,九阿哥对自家福晋手中究竟有多少私产全无半点概念,自是不信女人家也能聚沙成塔——四十三万两,其实并没有这么难。
    “八哥何必为了弟弟,特意给这小子好脸,明着替弟弟打听他私底下的手段?或许他石家另有些来路不明的财源也未可知。”九阿哥见到兄长向他使眼色,勉强收了怒气,改了冷笑,盯着石咏。石咏反而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心想,这可真如八阿哥早先所说,乃是误会了。他石家家中一直一穷二白,直到近两年才略好些,哪里又有什么来路不明的财源?
    八阿哥在一旁听着,只从袖子中抽出一方帕子,掩口轻轻咳嗽。石咏则忙忙地站起来,无奈地与九阿哥见礼。
    正在此时,斜刺里突然冲过来一人,径直冲到桌前,“砰”的一声就磕下响头,高声道:“草民,草民……见过几位爷!”
    此刻九阿哥已经若无其事地随手拉过一张椅子坐下,至于伏在地上的人,他连看也不看,自己伸手捉了一只茶盅,伸手倒了茶水,往口中咕咚咕咚灌了一气,方才道:“如今这阿猫阿狗都能随随便便上来拜见爷了。八哥,你带出来的这些侍卫倒也宽和。”
    旁边石咏却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跪着的人,他辨出了这人的声音,震惊地出声:“你是……冷子兴?”
    他很明显地见到伏在地上的人下颌的肌肉牵动,应当是伏在地上的时候料想无人能看见自己的表情,便偷偷笑了笑。此人随即敛了笑容,抬起头,望着石咏:“石、石……大人,好记性!”
    一瞬间,石咏将他眼里的怨恨看得清清楚楚,只听他说,“石大人,这么久了,竟然还记得草民!”
    八阿哥与九阿哥听见冷子兴这个名字,目光齐齐朝那人转过去:谁都记得冷子兴与石咏的恩怨。当初那次叩阍案,正是石咏验明牛足鼎的正身,戳破了冷子兴的把戏。也可以说是因为石咏,才终令冷子兴伏法,被判流配三千里,西北军前效力。当初这案子是八阿哥亲审、九阿哥旁听的,所以石咏提起这个名字,两人同时动容。


同类推荐: 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九零千万富翁的独生女王爷每天都想以身相许(重生)穿成恶毒反派们的替嫁小师妹重生一九零二窃国大盗穿越之平淡人生娇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