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沉吟良久,盯着许攸,一字一句地说道:“子远,这可不是普通的赌,但凡有一点差错,都有可能一败涂地。”
许攸笑道:“这是自然。”
“所以,这件事由你来运筹,如何?”
许攸微怔,脸上的笑容渐渐收起,仔细打量着曹操的脸色。过了一会儿,笑容再次浮现。
“这是自然。”
法正舔了舔嘴唇,眼皮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虽说他一向好冒险,可是许攸的这一计已经不是冒险,而是豪赌,他也不敢接下这个任务。由许攸自己来筹划、运作自然是最合适的选择,万一出了问题,也怪不到他的身上。
当然,哪怕不成功,只要能迫使孙策亲临前线,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法正看了曹操一眼。曹操面不改色,只是嘴角不经意地挑了挑。
“孝直,你配合子远。”
“喏。”
……
许攸、法正退下,曹操掀开壶盖,将茶水和鱼块倒了出来。
鱼块还是硬的。曹操用手拈着,试着咬了一口,还是咬不动。他皱皱眉,有些不解。“这东西怎么吃?”
曹昂哭笑不得,他哪有心思关心这鱼块怎么吃。“父王,许子远之计过于冒险,万万不可。”
曹操瞅了曹昂一眼,笑道:“那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曹昂语塞,半晌才顿首道:“儿臣愚钝,不能为君父分忧,死罪,死罪。”
“若许攸对人说,他有好计可破敌,只是你我父子胆怯,不敢用,只能坐以待毙。你待如何?”
曹昂窘住,不知如何应对。他知道,父亲大概是知道许攸在汉中的行迹了。想想也正常,他们相交多年,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许攸是什么样的人呢。
“子修,你的才能不弱于袁谭,陈宫也不弱于沮授、田丰,你若不来益州,以姻亲之故,纵不能位列五大都督之一,也能做一战区督。若能如此,谯县曹氏后继有人,为父就算被孙策砍了首级,为袁术偿命,也是愿意的。只可惜,当初一念之差,你来了益州。”
曹操撕下一条鱼肉,放进口中慢慢嚼着。鱼块很咸,咸得发苦,苦得曹操直皱眉。“天下形势如此,不出非常手段,怕是无法反败为胜,就像你我父子愿降,孙策也未必肯接受,少不了要凌辱你我一番。”他咂咂嘴,苦笑两声。“你还看不出来吗,他这是要将我父子当作磨刀石,磨砺他那几个大都督呢。五大都督派过来四个,他还真是看得起我们。”
曹操起身,背着手,在堂上来回走了两圈。“太史慈、甘宁在南,鲁肃在北,周瑜困于山林之中,若是我突出三峡,能迎战的人只有你那妹夫孙翊。如果我的首级一定要被人砍下,何不将这个功劳送给他,也好让你妹妹将来活得好一些?”
曹昂大吃一惊。“父王……”
曹操摆摆手,示意曹昂不要急。“我也要看看,孙翊究竟能不能配得上我的女儿。”
曹昂明白了曹操的用意,更是心急如焚,情急之下,大声说道:“父王,那你有没有想过,若你真被孙翊杀了,妹妹以后还如何与孙翊相对?”
曹操斜睨着曹昂,忍不住哈哈大笑。“子修,你啊,真是太天真了。数万大军交战,哪有那么容易临阵斩将,而且是一军主将。你以为我是韩遂那草包么?”他顿了顿,又道:“上一次他胜得轻松,这一次想胜我,可没那么容易。真要能击败我,将来出征海外,也可以无忧了。”
曹昂急得落下泪来。“父王,你这又是何苦?袁将军虽有遗言,却未必一定要父王抵命,大不了由我代父王一死便是了。你这么做……”
“傻小子。”曹操叹了一口气。“我这半百之人不死,却要你一个正当青春的少年替死,天下还有比这更亏本的生意吗?人过五十不为夭,我今年已经四十有九,还差这一两年吗?反倒是你,还有大把的好时光,应该好好珍惜才是。将来若能建功封侯,也不负我这些年对你的期望。”
曹操走到曹昂身边,摸摸曹昂的头。“孙策是个有胸怀的人,志在开拓天下,以你的能力,他用你只是早晚问题。不仅封侯可期,就算是封王,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你若代我而死,岂不可惜?”
第2433章 曹操请降
许攸之计不仅是豪赌,更是一项大工程。
要调集数万人马出三峡,攻击江陵一带,绝非拍拍脑袋就能解决的。别的不说,瞒过吴军斥候的眼睛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陈宫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甚至和许攸发生了冲突。可是最终他还是屈服了。除了曹操本人支持许攸的计划之外,陈宫也很清楚,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如果给孙策足够的时间准备,蜀国支撑不了多久。
与其如此,不如趁孙策还没准备好奋力一击,主动打破僵局。
为了迷惑对手,减少泄密的可能,曹操找来了卫觊,请卫觊去探探孙策的口风,看孙策究竟能答应什么样的条件。如果条件合适,他愿意称臣。
卫觊也没多想。他在益州滞留了大半年,虽然也见了一些人,但行动受限,任务完成得并不好。多留无益,既然曹操有意谈判,他不妨传个消息。
曹操这边送走卫觊,那边命法正与湟中羌联络,请他们务必坚持住,不要轻易与阎行交战。凭借地形,他们还能和阎行纠缠一阵子,真要正面对阵,他们必败无疑。
曹操曾与马腾、韩遂率领的西凉骑兵交战。这些骑兵的装备都不是最好的,已经有如此战斗力,阎行、韩少英有孙尚香、鲁肃支持,可以得到更好的军械,他麾下的骑兵战斗力更强,绝非羌人所能匹敌。
故布疑兵之外,曹操又散布消息,声称将在秋冬之际拥立皇长子即位,下令从各郡抽调丁壮,组建禁军,齐聚成都,护卫天子。
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散发出去,曹操遇到了一个真实的难题。大农令刘巴报告说,江东茶叶进行了调价,有大量的茶叶进入关中、凉州,挤占了益州茶叶的市场,益州茶叶滞销,可能会有很大的资金缺口。
曹操很头疼,问刘巴怎么办。刘巴说,办法倒是有,但治标不治本,只能救一时之急,那就是铸大钱。铸大钱,将民间的钱收上来。对茶叶进行统购统销,降低价格,和江东争夺市场。借天子登基之名,以官爵换取益州诸家的支持,共渡时艰。
曹操知道自己时间不多,顾不上长久,接受了刘巴的建议,一一施行。
益州顿时驿骑飞驰,羽檄频传。
……
卫觊出了益州,得知天子巡视天下,已经到了幽州,便直奔幽州而去。等他赶到冀州,孙策也沿着渤海北岸而来,到达燕州。
原本的幽州南北不过五六百里,东西却有两千多里,又环渤海而行,幽州刺史部治所位于蓟县,实际顾不到东部诸郡。如今孙策有意开发辽东、三韩,自然要加大力度,是以中分辽西郡,以西为燕州,治蓟县,以东为幽州,治沓氏。
之所以将新幽州的治所放在沓氏,除了要顾及乐浪、三韩之外,还有控制渤海湾的作用。眼下的幽州耕地有限,小冰河时代又将来临,靠农耕养活不了多少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洋渔业都是发展重点。沓氏临海,最为方便不过。
简雍被任命为幽州刺史,燕州刺史则由顾徽担任。顾徽在孙策身边多年,熟悉孙策的思路,到任不过短短数月,便已经初见成效。
孙策溯水而上,巡视了渔阳、广阳诸郡,直到居庸关。
马超、公孙度等人赶来拜见,上谷乌桓大人难楼收到消息,也亲自赶到居庸关,奉上名马、貂皮等礼物。看到儿子楼麓威风凛凛地站在孙策身边,难楼非常欣慰。
孙策下诏,赐上谷乌桓楼姓,并赐楼麓字,曰子路。
楼麓读过书,知道子路是圣人弟子,自己能和这样的贤者同字是莫大的荣幸。他当着父亲难楼的面,向孙策发誓,一定像贤者子路一样,以陛下为师,忠于陛下,保护陛下。
难楼也很高兴。儿子成了大吴皇帝的亲信,上谷乌桓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孙策宴请难楼,和他大致商量了互市的原则。上谷原本就有胡市,从草原上来的牧人会带着战马、牛羊以及皮货来交易,中原的商人也会在那里卸下货物,换成草原上的商品。依靠居中交易,上谷乌桓人一向过得很自在,人口也因此不断增长。
但草原能供养的人口毕竟有限,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向外扩张就是必然,而富庶的中原是首选目标。孙策清楚这一点,知道仅仅靠防是防不住的,长城建得再高也挡不住自然规律。
他和沮授、郭嘉等人商议后,设计了一个双方融合的计划。一方面,向草原上派遣读书人,设立学堂,教草原上的牧人子弟读书,读的当然是汉字书写的书籍,学的也是忠孝仁义。另一方面,从中挑选精英补充到军队和州郡机构中,让这些草原人看到希望,真正将自己当成大吴子民。
草原上的人口毕竟有限,从中选拔出的精英数量也不多,不足以影响中原士子的仕途,却能促进民族融合,将乌桓人、鲜卑人、匈奴人甚至更远的扶余人都变成吴人。
沮授、郭嘉开始还有些犹豫,孙策却很自信。后世的华夏民族号称有五十六个民族,汉人依然是主体,很多少数民族早就和汉人无异。现在才几个民族?户口千万级别的汉人和户口百万级别的胡人混居,谁更有优势,这不是明摆的么。
再说保守也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隐藏问题。不主动融合别人,迟早要被别人融合了。况且中原经过大战后,人口损耗不小,如果能将这些少数民族中的精英主动融合进来,不仅能削弱这些胡人的实力,也可以补充中原劳动力的缺口,两全其美。
经过孙策反复解说,沮授、郭嘉接受了孙策的意见。
见到卫觊,得知曹操有意请降,孙策并不在意。走到这一步,曹操也没别的选择,请降也是很自然的事。只不过他觉得还有点早,以曹操的性格,似乎不应该这么早就放弃才对。
按照原本的历史,官渡之战刚刚结束不久,还没到横槊赋诗的时候,怎么就怂了?
孙策也没往深处想,毕竟历史已经改变了,曹操自知无力回天,主动放弃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他随即命大鸿胪蒋干赶往江陵,与右都护孙翊配合,主持蜀王曹操称臣的相关问题。
沮授、郭嘉同意孙策的决定,只是建议要提防曹操耍诈。就形势而言,曹操不久前刚击杀韩遂,击败马腾,士气颇盛。阎行虽然回到凉州,却还没有真正稳住金城。太史慈、甘宁赶到交趾不久,还有做战前准备工作,真正发起进攻至少要到秋后,曹操这时候请降并不迫切,最多只是一种试探。
孙策觉得有理,传诏孙翊、诸葛亮,让他们不要急着接受曹操的条件,防止他耍诈。
安排完毕,孙策特意来到袁权的舱室。
袁权正在舱里忙着将礼物分类堆放。抱着民族融合的理念而来,孙策这一趟北疆之行很顺利,沿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尤其是嫁到草原上的几个袁氏女子最为兴奋。她们所在的部落融入大吴,被赐予汉姓,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废除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也就是说,就算她们的丈夫死了,她们也不必嫁给丈夫的弟弟或者儿子。
对她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她们纷纷鼓动丈夫向孙策效忠称臣,请求赐姓,并奉上丰厚的礼物。得知皇后有孕在身,即将诞下嫡子或嫡女,她们特意安排人去建业祝贺。随行的袁权更是得到了热情的款待,礼物如山,孙策不得不单独为她准备了一艘船。
草原上的东西味道实在太大,尤其是那些皮子。
孙策进舱的时候,袁权正从成堆的礼物中取出一盒野山参。听到孙策的脚步声,回头看了一眼,嫣然一笑。“陛下怎么来了,不怕味道薰人?”
“你都不怕,我有什么好怕的?”孙策探头看了一眼。“这是什么?”
“山参,今天想做山鸡汤,放两片山参补补气。”
“谁要补?”
“多言伤气,陛下这些天说了太多的话,又喝了太多的酒,要调养一下才行。臣妾没别的本事,只能张罗一些吃食,聊胜于无。”袁权站起身,撩起鬓边垂下的发丝,丰润的脸庞有些微红。“陛下驾临,不会是关心臣妾今天做什么吧?”
孙策笑笑。他亲自赶来,自然不是为了吃什么。与袁权说话,他也不喜欢绕弯子,开门见山,将曹操请降的事说了一下。袁权一听就明白了。
“陛下还记着呢,臣妾都忘了。说起来,当初都是因为曹操劫走了伯阳,先父气急,这才请陛下代为报仇。如今伯阳无恙,又封了王,过于所望,那些旧事不提也罢。”
袁权走到孙策面前,微仰着头,带着体香的暖意撩人。“曹孟德已经五十了,活不了几年,让他天天想着死后会被先父耻笑,不得不苟延残喘,尽可能的多活几天,也是一件蛮有趣的事。”
第2434章 少年强
孙策知道袁权识大体,不会因为这件事与他缠闹,但他一定要亲口和袁权说,相互尊重是夫妻长相厮守的基础,并不能因为他成了皇帝就唯我独尊,做个孤家寡人。
那种生活实在无趣。他更喜欢现在这样,每天处理完公务,回到自己的船舱,吃着袁权精心烹调的美食,享受着私人休闲时光。
天下大事当然要管,可也不能一个人全管了,实际上也做不到。
孙策陪着袁权回舱,取过她手中的野山参看了看。在他那个时代,多年的野山参已经是传说,不过他有一个朋友在东北林区工作,倒是有机会接触一些年头没那么久的山参,听说吃多了会上火,严重时鼻子会出血。
“这么补,怕是会上火。”
“只放两三片,不碍事的。”
“是么?”孙策提高了声音。
袁权听得孙策话音不对,转头一看,见孙策一脸坏笑地看她,立刻明白了,脸上泛起红霞,佯作镇静。“上火也没事,有新鲜小菜,尤其是并蒂莲,清心降火,最是合适不过。”
话一出口,袁权自觉失于轻浮,加快脚步便想逃,却被孙策一把拽住,挽着手,缓缓而行。想到大桥、小桥那对姊妹花,孙策心里痒痒起来。小桥倒也罢了,大桥却着实害羞,自己又不愿意勉强她,想凑个三人行都没成功,或许要让袁权调教一下才行。
“小菜虽新鲜,终究不如吃惯的合口。”孙策笑道:“姊姊,解铃还需系铃人,若是上了火,你可要负责到底。”
袁权忍着笑,欲言又止,转了转眼珠,说道:“陛下是天子,金口玉言,臣妾岂敢违令。为了陛下安全,这山参还是别放了,山鸡也省下一半,只让陛下喝些清汤,保证一点火气也无。”
孙策放声大笑。一旁当值的虎贲倒是见怪不怪,一个个目不斜视,恍若未闻。两人来到舱前,小桥从里面迎了出来,见袁权在侧,连忙收住飞扑的身子,欠身施礼。
“见过陛下,见过姊姊。”
“这么开心,做什么呢?”孙策进了辅舱,只见步练师与大桥对坐,案上一局残棋,已到收官阶段,孙策却看不出胜负。两人起身相迎,旁边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女子,神情相貌依稀眼熟。
“这是……”
女子上前,曲身施礼。“玉门督刘宠之女,民女刘清,见过陛下。”
孙策恍然大悟。原来是刘宠的女儿,十年前,他还见过她,只不过那时候她还是个黄毛小姑娘,如今长开了,相貌变化不小,几乎认不出来了。骨子里的英气还在,这一点倒是遗传了刘宠。
“你们来得好快。你兄长呢?”
第970节
同类推荐:
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
九零千万富翁的独生女、
王爷每天都想以身相许(重生)、
穿成恶毒反派们的替嫁小师妹、
重生一九零二、
窃国大盗、
穿越之平淡人生、
娇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