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燮把笔记本反过去,给他看自己那一笔启功硬笔书法:“这个比毛笔好练,家里下人们都能用,练个几天就知道怎么发力了。这种笔原也不是为了练仿书、科考用的,而是给那些想念书又买不起好纸笔的儒童或是寻常百姓记事用的。”
陆举人拿过去又试了试,使的力气大了些,笔尖戮破笺纸,又划了一道口子,气得索性把纸撤了,在垫板上慢慢写了几个字。
字还是不好看。他也不在意,拿手帕蘸上水擦了擦,轻易地就把一张板子擦干净了。再更用力地写了几个字,再擦下去,细看那木板,也还是一样平整干净,不留半分墨痕。
他彻底明白了铅笔的好处,惊叹道:“若那乡野社学里的先生们有了这样一支笔,一块板子,岂不就能抄写文章给蒙童读,省了多少买书钱?又能让多少贫寒乡民读书知礼?”
乡下碎木板、石板不值钱,能用来写字的纸却是至少也要六分银子一张,最差的毛笔也得三分银子一枝——
他急急追问道“这笔是多少钱一枝的?”
崔燮算了算:“现在烧的少,开窑一次的成本极高,得等量上去了才能慢慢降下来。笔芯要算上画眉石、粘土、烧窑的成本,总要三钱银子一斤;外面裹的木头要拿石灰泡过才能软,又要开槽,反而贵些。若是不讲究写得舒服不舒服,自己买了笔芯回去用草纸裹、麻绳缠上,也是能写的。”
陆举人听的都不会算数了。一枝最便宜的毛笔要三分银子,纸是六分银子一刀,这种铅芯一斤才三钱银子?
这么长一枝笔,看崔燮写时也没短多少,或许都够抄一本书的吧?
虽然常有人用眉笔、用木炭写字,可是那样的东西不能当正经笔用,只能写大字,也不容易擦去,这个细细的墨条笔却不一样了。这真是能让蒙童、书生都用的起、用的上的东西!
他抓着那支笔问道:“你想没想过把这些笔施赠给穷人?”
一说出口又想他家过得也不大好,不然也不会从用笔上都要省钱,便改口说:“我今年的束脩不要了,跟你换成这样的笔可好?我家乡那里与北直隶各地多的是穷的连社学都上不起的人家,我想将这笔施赠给那些穷乡村里的社学,总也是咱们读书人一片心意。”
陆先生真是书生意气,不过这种书生意气也挺可爱的。现代那些捐赠贫困山区的好心人不也都是这样的?
崔燮笑了笑:“这笔才刚试出来,还没正式烧起来呢,现在暂就是咱们自家用,还在小启哥他们家的书店外摆着,任贫寒学子抄书用。将来家里建起窑,自己能成百斤地烧出来了,再请先生送到各个社学,好叫更多孩子读的起收。”
“好!好!好!”陆举人仿佛看到了多少贫家童子拿着铅笔在桌上写字,渐渐念起书的模样,激动的都不叫他改诗了:“你从些慢慢把格律放来,回头有兴致了再作一篇咏这硬墨笔的五律。不限用韵,不拘格律,不讲粘对——待作成了,我就从这种拗律讲起,教你作古风诗。”
作者有话要说: 范文
《中秋望月柬董玄宰太史》
明·区大相
月满层城上,秋分御苑中。玉楼寒自迥,珠箔照还空。望美今宵隔,含情几处同。此时折桂客,或在明光宫。
第121章
崔家的中秋是以平平淡淡的家宴开始, 以一篇作业和展望未来的学习计划结束, 别人家却不能这么过。那些有钱的官宦人家,不只八月十五, 前后几天都要遍请亲友, 搭台唱戏, 大摆筵席。
给居安斋唱过三国戏班子的五家班子被请的最多,晚间拉票时扮作三国美人的伎女更是风光无限, 无数人争着请到家唱曲。五人的身价都扬到了百余两银子一天, 还要主家点香布烛,备下四面美人屏风才肯出场。
——那香都不能是崔家搞的穷四合香, 而是要爇上沉檀之类上好的香块, 一场宴光烧香就能烧掉几十两纹银。
即便这么贵, 京里也有的是愿意一掷千金买这个风头的人,请不到的也只好舍着面子去别人家过节蹭戏。
唯有高公公府上持得住,请了个刚从真定来的秋喜班,在中午开宴唱戏, 连唱六天。他家不只没用那有名的班子, 唱的也不是现在正当流行的三国, 而是《西游记》。
高肃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家里收了许多帖子,都是请他晚间去听《三国》的。人家用的不是在黄家花园拉了一天票的班子,就是晚上扮过三国五美人名伎,他请的这个班子才刚进京,光从名声上就输了人家一筹。要是把筵席开在晚上,人家家请的是有名头的“三国第一美人”, 而他们家请的是无名的乡下班子,那收着帖子的人是去谁家呢?
高肃只恨自己出手晚了,请不着好班子,又怕有人中午听了自家的戏,晚上再听别人家的,两相比较,要觉得他家的输给别人,索性就叫只秋喜班唱自家拿手的戏,不跟人家比三国。
那秋喜班擅长的,却是国初杨景贤作的《西游记》。
高肃度着这神仙戏无非也是烟雾腾腾,又着人找计掌问了问怎么弄香烟,怎么能让神仙们隐进烟雾里,仙气飘飘地退场。计掌柜当初跟排的是夜戏,白天的却也不太懂,又不敢敷衍他,推说要研究研究,晚上便去问了崔燮。
崔燮对这方面颇有心得,本想给他细说一下舞台布景的。可那时候已近中秋,布置背景和假山树木什么的都来不及了,只能先上幕布,制造淡入淡出效出。
演出前先在台上高挂数层纱帘做幕布,分别用粗绳将帘子系在两侧台柱上,待到这幕戏演完了,就一层层地放开。纱幕由薄到厚渐渐隐去台上人物的身影,外面再放些香烟遮掩,多少也能有些飘逸效果。
匆促之间,也想不到更好的主意,只能这么办了。
高府有的是织金彩绣的细纱,拣着白的和天青的一卷卷装上去。谢幕时不再是演员们退入后面的小门,而是将帘子放下来,一点点将身影模糊笼罩至看不清,倒有几分隐入烟云深处的意境。
秋喜班先在高家试唱了一回,演的是第三本第一出的《神佛降孙》。这出戏演的是李天王与那叱太子降伏孙行者,将他摄来的金鼎国王女送还国中一幕。
李天王金衣金甲,那叱太子面如美女,孙行者则穿着艳红衣甲,戴着银冠。金鼎国王女是小月桂扮的,描画的正是崔燮出的三国人物眼妆,穿着袿衣,梳着仙髻,满头金珠玉饰,硬生生画成个洛水宓妃。
众仙出场、李天王命四天王送金鼎女还乡等一幕幕都有香烟燎绕,有如踏云。众天兵由哪叱太子领着搜山擒猴王一幕,先是一层层帘幕放下,只留李天王一人在场上,而后观音从帘中央一层层穿帘而出,如同穿破半天仙雾,果然比从台后掀帘子出场更好看。
高肃亲自坐在台下监看效果,一开始还想挑毛病的,到后来就看得眼花缭乱、赞不绝口,叫道:“好!好!好!这西游记岂不比三国好看?只恨没个罗贯中来把它也写成小说,不然叫居安斋出一本西游,我怕不待买他十套八套哩!”
请人!多写几份帖子请人!这样的好戏,不只得叫了自己要结交的勋戚贵胄,当然也得叫相熟的朋友、同僚来看。
他把帖子下遍了南北二镇抚司,过了八月十五,锦衣卫不用在宫里轮值,能腾出工夫的也都到他家听了一场。
谢瑛因曾帮高公公找来一副《安天大会》神仙图,事后又不居功,更叫他们父子看作自己人一般的,不请谁也得请他。八月二十那天他正好不当值,就叫高家管事亲自拉到了高府里,跟着几位请来的勋贵、指挥佥事朱骥等人一块儿听他家的新戏。
《西游记》共六本二十四出,到八月二十那天恰好作第六本,唱的是“胡麻婆问心印,孙行者答空禅,灵鸷山广聚会,唐三藏大朝元”,都是和尚戏。
到《参佛取经》一出,三位弟子作偈拜别师父,隐入薄薄的单层纱幕后,却不退场,而是端坐纱帘后坐禅。三藏念着“三个和尚都圆寂了,贫僧与他作把火”时,从三人身前地面上徐徐拉起一团画着火焰的纱帘,升到半空中一晃而落。
纱帘落下后,那三人已自站起来,手结智拳印、无畏印、说法印,演出了个烧去旧躯壳,解脱是与非的画面。
台下顿时一片掌声,一名客人喜道:“原来我听《西游记》最怕听到这一段。三个徒弟一一下场,又唱什么‘圆寂时砍下头来,连尾巴则卖五贯’,老和尚再待举一把火,岂不真成烧猪了?也就贵府里这么演,我才看出那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未死,却是成佛了!”
尤其是那道火焰一起而落,人就从坐化圆寂的形象变作站立,配上唐三藏“是非场上进将去,人我池中跳出来”的念白,真给人种放下解脱之感。
谢瑛低低念了声佛号,叹道:“不知高兄哪里请的戏班,唱出这样的好戏。我也曾听过几家班子唱的西游,可没见有这般精致的布置。”
高肃朝他靠了靠,得意地笑了笑:“那杂剧班子的人哪里懂得这些,能搬演出来就不错了。真正弄得这些精致布景的,还得是那些心思精巧,拿书香熏出来的人。”
他长身凑向谢瑛耳边,摆出一副说悄悄话的姿态,用实则也不怎么低的声音说:“你瞧那炉子,是不是跟居安斋办五美选举时一样的?”
他拿眼神勾了台下的香炉一眼,待得谢瑛露出点儿恍然大悟的神情,才笑着说:“我找了那居斋东主从前的主人家,得他吩咐,那家的东家、掌柜,还有主人家里一个卖胭脂的锦荣堂都尽力地给我备办这出戏呢。”
穿到明朝考科举_142
同类推荐:
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
九零千万富翁的独生女、
王爷每天都想以身相许(重生)、
穿成恶毒反派们的替嫁小师妹、
重生一九零二、
窃国大盗、
穿越之平淡人生、
娇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