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二百四十二章:祖坟冒烟

第二百四十二章:祖坟冒烟

    朱棣交代罢了。
    回头去看徐皇后。
    却发现徐皇后一下子精神起来。
    虽不至容光焕发,却也颇显精神。
    朱棣放下了心,便道:“赵王……没有性命之忧了?”
    亦失哈道:“陛下,赵王殿下已经清醒,说是身上有刀口,还需继续观察,不过……听许太医说,气色还算不错,现在已渐渐恢复了许多。”
    朱棣长松了口气,道:“朕知道了,摆驾去赵王府看看。太子已经去赵王府了吗?”
    “是的。太子殿下得知了消息,定会去探望赵王殿下的。”
    朱棣颔首,接着便瞥了徐皇后一眼。
    徐皇后虽是庄重,却难掩喜色,笑意盈盈地朝朱棣道:“陛下,臣妾身子没有什么妨碍。”
    这意思是,朱棣若是去赵王府,她也可以成行。
    朱棣抖擞精神道:“走,瞧一瞧去。”
    此时心中的郁闷尽去,一扫而光。
    朱棣的心里却也有着惊奇,这开膛破肚,竟也有用?
    这样说来,天下岂不是许多病都可以治?
    从前张安世的治疗方法,终究还是落在药这个范畴,可现在这般的治疗之法,却已超出了朱棣的理解范围之内了。
    而这恰恰又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们为何要修仙?
    起初皇帝修仙,可以说为了得到长生。
    不过有了秦始皇以及诸多前辈们的前车之鉴之后,再不会有皇帝痴心妄想地认为,自己当真可以长生不老了。
    不过后世的皇帝,依旧认为,即便修仙不可长生,却可以长寿。
    正因如此,修仙的皇帝依旧还是前仆后继。
    朱棣当然不甚信这个,可对于长寿之法,却还是有很大的兴趣。
    似这样神乎其技的东西,不正可以让人长命百岁吗?
    除此之外,最令他惊讶的是,张安世竟真救了赵王……原还以为……这个小子睚眦必报。
    带着满腔的心绪,朱棣启程,带着徐皇后一道去赵王府。
    赵王府内,太子已经来了,想要进入厢房探视赵王,却因为赵王已睡下,便也没有惊扰。
    等得知朱棣前来,连忙上前迎驾。
    朱棣看到了张安世,率先道:“情况如何?”
    “赵王殿下吃了一些米粥,现已睡下。”张安世道:“他现在身子需要恢复,多休息是好事。”
    朱棣颔首道:“醒来了提醒朕。”
    “臣还要去看看他的伤口。”
    “去吧,去吧。”朱棣笑吟吟地道。
    朱高燧的伤口恢复,没有什么问题,或许是因为气候不错,又或者是药物的作用,伤口处明显有愈合的迹象。
    不过朱高燧的身体强壮,也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毕竟年轻,再加上深知皇帝好弓马,所以上行下效,朱高燧平日里也没少锻炼。
    只是换药的时候,朱高燧却是醒了。
    朱高燧感觉舒服了许多,虽然刀口依旧还疼,只是张开眼,见着了张安世,却不发一言。
    张安世倒是神情自若,絮絮叨叨地道:“要休养一个月,每日按时换药,这几日,多吃米粥,明日开始,米粥里要添一些肉羹,再过五六日,就杀几只鸡吃,总而言之,饮食要日益丰富,鸡鸭鱼肉要多吃。好好养着吧,我看现在,应该没有多少问题了。”
    朱高燧艰难地点点头。
    张安世又道:“三个月之内,别近女色。”
    其实一个月就差不多了,不过张安世还是觉得不保险。
    说罢,朝一旁的许太医吩咐道:“上好药了,出去外头跟他们说,人已醒了,若是想来探望,就来看看,不过至多驻留一炷香。”
    许太医便匆忙走了出去。
    片刻之后,朱棣和徐皇后、太子朱高炽等人鱼贯而入。
    张安世听到熟悉的声音:“三叔……”
    有人捂住了这个人的嘴,于是只剩下了:“呜呜呜……”
    朱棣低头,看着榻上的朱高燧,朱高燧的气色,确实好了许多。
    说也奇怪,这生死未卜的时候,朱棣倒还担心,可现在看朱高燧活下来,反而没什么好脸色了。
    朱棣只平静地看朱高燧:“如何?”
    这话是问张安世的。
    张安世道:“臣又检视了刀口,已没有什么大碍了。”
    朱棣道:“你是从他身子切开,从里头掏出东西来?”
    张安世如实道:“对,那东西已坏死了,留在身体里,只会不断地糜烂下去,久而久之,就有性命危险。”
    朱棣好奇地道:“这其中是什么医理?”
    张安世道:“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和我们伤了指头,这指头不断溃烂,为了防止继续恶化,所以通常会采用截去指头的方法来治疗。”
    这一下解释,朱棣已经能够明白了,随即道:“人的心肝脾肺,也可截去吗?”
    张安世道:“要看不同的情况,若是赵王溃烂的部位,截去倒也没什么,若是肝肺之类的重要器官,就要谨慎了。当然,可以切去一点病变的位置,人的肝肺和咱们的手脚一样,有一定的自愈功能,就好像我们身体受了外伤,会慢慢地愈合,生出新肉,或者长出疤痕一样的道理。”
    朱棣道:“真是没有想到还可以这样,朕从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治疗之法。若非张卿,这个逆子,只怕必死无疑了。”
    说罢,朱棣这才看向朱高燧道:“怎么样?”
    朱高燧居然喜滋滋的,道:“疼是疼一些,可现在……好像如释重负一样,舒坦。”
    刀口这点疼痛,对于朱高燧而言,真不算什么,即便臭麻子汤的效果早就散去了,可比起那阑尾发作时的疼痛,朱高燧感觉的自己就像得获新生一样。这绝不夸张,若说此前是凌迟之苦,那么现在,不过是烂了一根手指头而已。
    朱棣道:“无事便好。”
    “父……父皇……”朱高燧道:“儿臣……儿臣有一言,当初……当初那个自称神仙之人……实则……实则乃儿臣授意……”
    朱高燧显得畏惧,却还是道:“当初去探视皇兄的时候,是他对儿臣说,他有一种法子,可教皇兄……死于非命……儿臣一时吃了猪油蒙了心,觉得……皇兄……若是没了,我便可做太子,鬼使神差一般,就答应下来了……儿臣……真是湖涂啊……”
    朱棣背着手,冷冷地看着朱高燧。
    朱高燧却满是惭愧,显得有些激动,他努力地呼吸了几下,方才道:“这些时日,儿臣无一日不是惶恐不安,生怕东窗事发,每日都过不好,或许这个缘故,这才生下了这一场重病。只是儿臣万万不曾想到,皇兄他……他……”
    朱棣突然道:“你可知道,你那些小伎俩,其实何止是你的皇兄,便是朕和张安世,也早已知道。你真以为那个狗屁神仙,他能熬得过刑吗?”
    此言一出,朱高燧的心里更是震撼,人都有侥幸心理,他觉得朱棣没有动作,一定是因为还没有发现他的行径。
    可当他知道,除了他自己,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他朱高燧干的。瞬间,只恨不得羞愧得钻进地缝里去。
    想到即便到了这个地步,他那皇兄还来探视他,这张安世还是救了他一命,这样想来,他觉得自己当真是猪狗不如。
    他一脸羞愧难当的样子道:“儿臣……真是一时湖涂,罪该万死。儿臣……总以为自己聪明,以为……别人都不如儿臣,妄自尊大……”
    朱棣道:“这怪朕,朕不该当初让你镇北平。”
    朱棣到南京之后,却让自己的小儿子,镇守在北平。
    而北平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但是永乐朝的龙兴之地,而且还节制了附近的诸多边镇军马,北平的政治地位,也已开始鹤立鸡群,甚至朱棣还将北平一带,设置了北直隶。
    至少现在人看来,这北平已算是北边的都城了。
    因此,赵王手中的权力极大,几乎半个北方的事务,都由他来处置。
    朱高燧为了讨朱棣欢心,干的还不错,这北方的文武大臣,都对他青睐有加。
    也正因为如此,在朱高燧看来,自己未必没有取代太子的可能。
    朱棣道:“至于你的处置,等你病好了再说。”
    “是,是……”朱高燧道:“儿臣绝无怨言。”
    朱高燧随即道:“前些时日,儿臣疼痛得死去活来,如今却一下子清爽了许多,这都是张安世,还有那许太医的功劳……”
    朱棣颔首道:“你有此心即可。许太医呢?”
    许太医钻了出来,心里激动不已,他这一次,再不是用恐惧的心态去面对陛下了。
    朱棣上下打量他一眼,便道:“没想到你这庸医,也有几分本事。”
    许太医连忙谦恭地道:“都是安南侯言传身教,臣实在惭愧。”
    朱棣道:“命你为太医院院判,即刻上任。”
    他干脆利落。
    许太医却是一惊。
    这太医院医正,可不只是医官这样简单。
    它压根就不是瞧病的机构。
    某种程度而言,整个大明太医院,涉及到的不只是对御医的管理,而且还需管理宫廷医药的机构如御药房、生药库、安乐堂、典药局及王府良医所、地方医学教育机构等。这天下与医药有关的事宜,一般都经过太医院的协调处置而后实行。
    不只如此,太医院之下,还常设了惠民药局和生药库,这些机构也分别设大使、副使等官,这些医官一般由太医院委派。
    也就是说,寻常百姓提及到太医院,认为只是一群看病的太医。
    可实际上,它相当于是医药局、医学院、卫生部的职责。
    它的职责极多,如负责贯彻皇帝的医药诏令,医生的征召、选任、罢黜,还有官的差派,皇室医疗服务,医生的培养教育,对其他医药机构的管理等等等等。
    而太医院设一个正五品的院使,其后就是两个太医院的院判,为正六品。
    这许太医,原本只是寻常正八品的御医,结果直接成了太医院的左官,直接成了正六品。
    从前他的职责,只是给宫中治病,而现在职责就多了。
    许太医想了想,却是道:“陛下,臣现在……正在学习治病救人之法,已是分身乏术……这院判……事务繁重,臣恐不能胜任……”
    他小心翼翼地回答,如今他打开了新的大门,自然而然希望自己在医术造诣上继续进步,而一旦升为院判,就相当于成了天下医官的管理层,难免会俗事缠身。
    许太医这一番话,倒是令朱棣再次感到意外。
    张安世却在一旁喜滋滋地道:“陛下,他这话是谦虚,他方才还和臣说,希望能够成为太医院的院使或是院判呢!能够着手,建立一个全新的医疗体系,以此来造福苍生。”
    许太医:“……”
    朱棣微微一笑道:“这些鸟大夫,好的不学,偏要学那些读书人,也干这等心里想的不得了,口里却说不要、不要的事。入你娘的许太医!”
    朱棣脸上虽带着笑意说的话,许太医却是吓得整个人战战兢兢,不敢回话。
    张安世却为许太医高兴。
    这家伙做了大医官,那就再好不过了,这医疗迟早要改革,有徐太医这么一个内鬼,张安世觉得正好可以借他大刀阔斧的改革。
    朱棣很是豪气道:“就这样办吧。许卿家,你不要推辞,若是再敢推辞,和朕玩虚与委蛇的把戏,朕绝不饶你。”
    许太医无奈,只好拜下道:“臣接旨。”
    朱棣又道:“张卿也是功不可没,朕看重的不是张卿的医术,而是张卿的仁心,悬壶济世,不只是大夫的职责,也是大臣应有的德行。张卿德高望重,赐他一块厚德载物的牌匾,给张家修一块牌坊。”
    张安世听罢,立即道:“陛下,使不得啊,君子虽是厚德载物,可却不能张扬显摆,如此反而就有违君子之道了,臣行事,不图虚名……”
    言外之意,你就不能折现,拿点实在的东西吗?
    朱棣道:“好啦,让赵王好好休憩,外头去说。”
    众人出了厢房,随即便来到了赵王府的一处小殿里,朱棣落座。
    张安世站在一旁,兴致勃勃地道:“陛下,臣以为,许太医做这院判,最是合适。现在这大明的大夫们,水平参差不齐,臣以为,是该改一改了。以臣愚见,可以建一处医学院,研究天下的药理,编纂一部医书,除此之外,对于药物的管理,还有药效也要尽力去研究。”
    “研究出结果之后,方才编纂医典和药典,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治病救人方法来,所有行医的大夫,也要通过这医典和药典的理解以及熟读情况,颁发行医的资格。”
    朱棣听罢,却是道:“朕怎么听着,你又想搞科举那一套?”
    张安世笑了:“不敢,不敢,臣的意思是……”
    朱棣倒是微笑道:“你不必解释了,你医术好,当然听你说了算,太医院那些庸医,朕早受够了。嗯……此事你与许卿家商议之后,给朕拟一个章程来。不过凡事要一步步来,若是人人都要考试才可获得行医的资格,那我大明……现在岂不是一个大夫都没有?这天下的百姓,给谁去看病。”
    张安世道:“陛下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反而是臣的思虑,有所欠缺。”
    朱棣随即唏嘘:“赵王的事,你看如何处置?”
    他说话之间,左右顾盼。
    许太医很识趣,忙是拱手,告辞出去。
    其余宦官和宫娥,也都退了干净。
    除了朱棣和张安世,最后就剩徐皇后、亦失哈,还有太子在此。
    众人看着张安世,张安世道:“臣想,陛下一定有了主意,何须来问臣呢?”
    朱棣笑道:“你也算是苦主,朕当然还想问一问。”
    张安世想了想,便道:“不如效汉王殿下?”
    朱棣若有所思地道:“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个小子能行吗?”
    张安世道:“赵王能镇北平,镇守其他地方,应该不成问题。”
    朱棣点头:“这个逆子,心思多………不是省油的灯。”
    张安世笑呵呵地道:“陛下,既然陛下对赵王殿下不放心,不如……就让赵王自己挑选一些自己熟悉的文臣,也随他去,如此一来,有这么多贤臣在身边辅左他,一定不会出什么大的纰漏。”
    亦失哈在一旁听着,人都要窒息了。
    据他所知,赵王殿下……身边确实有一**好的文臣。
    这些文臣,更多是希望将赌注下在赵王的身上,一旦赵王能够克继大统,他们便可咸鱼翻身。
    这样的事,其实也是常见,毕竟赵王确实也算是较为热门的皇位获选人,他当初镇守北平,管理半个北方的军政,不少人认为,这是陛下对赵王的考验。
    可是……张安世也太狠毒了。
    这赵王若是移藩出去,可他毕竟还是亲王,只是从亲王,成了国王而已,打下的基业,那也是自个儿的,虽说海外辛苦,却也算是创业。
    可那些朝中的大臣图个啥呢?
    在朝中做官,生活优握,而且还是体面的京官。可跟着赵王去了海外,不一样也是领俸禄,只是从前领俸禄的对象,成了亲王而已。
    最可怕的是,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幸运地入朝为官,熬了这么多年的资历,不说如鱼得水吧,好歹也是衣食无忧。
    可去了海外,还得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可能一辈子也回不来了,这简直就是流放,而且比流放还惨,流放还只是去琼州或者辽东做个官,去了海外,那真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这赵王既要移藩,肯定要选择平日里和自己交好,信得过的人去。
    谁是赵王党,谁家祖宗冒烟,不是那种福瑞意义的冒烟,是祖宗的棺材板按不住,祖宗十八代都气得要七窍生烟。
    可偏偏……张安世说的冠冕堂皇,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陛下是心疼赵王的嘛。
    你们和赵王殿下关系这么好,平日里没少为他出谋划策,又是朝廷大臣,忠心耿耿。
    跟着赵王一起去艰苦之地,又咋啦?
    你一个人去,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和朝廷做官不一样,在朝廷做官,不带家卷是常有的事,因为你的家卷,都在大明的治下嘛。
    可移藩,就等于你从朝廷的大臣,变成了赵王的属臣,藩王变成了番邦的国王,难道你去了赵国做官,家属还留在大明?反正你一辈子都不回来了,皇帝体恤一下,给你多发一点路费,全家老小肯定是带走的。
    亦失哈只觉得心都凉了,这张安世……真是把人往死里整啊。
    朱棣听罢,便道:“是吗?朕只怕有人不肯去。”
    张安世笑了笑道:“陛下,据臣所知,有不少人与赵王殿下交好,关系莫逆,我想若是他们知道,能追随赵王殿下,他们一定兴高采烈,喜不自胜,高兴都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不肯去呢?”
    话说到这里,其实已经没有继续说下去的必要了。
    因为……有道理。
    朱棣似乎听出了弦外之音,便道:“这个主意好,朕心疼赵王,他是朕的儿子,朕舍不得他远离。可是孩子长大了,是该像他的二兄一样,建功立业。”
    “只是他毕竟年轻,朕实在放心不下,既然有许多大臣与赵王相交莫逆,有他们追随,朕便可放心,赵王也心安,这可谓是一箭三凋,对谁都有好处的事,张卿思虑得很周全,这才是谋国之言。”
    说罢,他便道:“亦失哈……”
    亦失哈连忙道:“奴婢在。”
    朱棣道:“你要好好学一学,瞧一瞧人家。”
    亦失哈心说,这可不兴学啊,这太缺德了,折阳寿的。
    脸上却摆出真诚的神色,口里道:“奴婢一定好好学习,不负陛下所望。”
    朱棣的目光又落在张安世身上,道:“张卿,你看若是赵王就藩,往哪里去最好?”
    张安世道:“这还是看赵王殿下的意愿才是,若是赵王有属意的地方,就再好不过了,若是没有,陛下再决定才是。”
    朱棣嗯了一声,随即便道:“朕倒是想看看,那邓健所绘制的天下舆图了,这天下何等辽阔,要给赵王选一个好地方。”
    张安世干笑,他本心上,是希望赵王去西伯利亚最好。
    要不湖弄他一下?
    不过,这毕竟是缺德太过,看在今日赵王声泪涕下的份上,他做一回大善事,就算了吧。
    此时,朱棣又道:“是了,那邓健……现在何处?”
    “陛下。”张安世道:“邓公公,现在正在栖霞的农庄,摆弄庄稼。”
    朱棣对有功之人素来大方,便道:“他毕竟是有功之人,朕原本……是希望让他去直殿监、尚宝监做一个掌印太监。至不济,也该在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给他一份闲差……他在东宫……的位置被人取代了,宫中却有的是位置。”
    却是听张安世道:“邓公公热衷于此,这是他的意愿。”
    张安世好像生怕邓健跑了似的,一句热衷于此,就直接把话堵死了。
    朱棣听罢,只是摇头:“这个邓健……倒是性情古怪得很。”
    亦失哈在一旁,却听得心惊肉跳。
    邓健,他是知道的,哪里晓得……现在混到这个地步,那邓健到底哪里得罪了张安世?先是给送出海,好不容易九死一生,侥幸活着回来了,却又被张安世想尽办法塞去耕地。
    这不是把人往死里整吗?
    放眼这天下,太监做到邓健这样惨的,还真是闻所未闻。
    亦失哈心里也不免为邓健叫屈,可亦失哈此时却也知道自己不能为邓健说话,一方面,邓健现在终究还隶属于东宫,他不能插手,插手就是坏了规矩。
    另一方面,这等于是直接和张安世对抗。
    看着张安世这家伙,缺德的冒烟一般,各种坏主意说的冠冕堂皇,亦失哈觉得,一旦翻脸,自己以后只怕睡觉也不踏实了,鬼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人从背后来一板砖。
    张安世这时道:“邓公公的性情一点儿也不古怪,他只是有一片赤胆忠心而已,他时常对臣说,虽然他身子残了,已算不得大丈夫,可得陛下的恩典,却是永世难忘,定要舍得一身剐,也要为陛下分忧,要做下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方才显出宦官的本色。邓公公是看着臣长大的,臣……臣……其实也心疼他。”
    张安世说的情真意切,朱棣见了,不由得唏嘘:“此人性子,虽是古怪,却也算是独树一帜,他既一心想要务农,那便教他好好照料庄稼吧。”
    说着,张安世却道:“陛下,昨日尹王殿下和臣说,他希望能够出镇海外。”
    “他?”朱棣一说到了尹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咬牙切齿的道:“这个家伙,是梁上君子,什么本事也没有,就算是出镇洛阳。朕还担心他呢,他还想去海外?当地的土人,能将他生吞活剥了。”
    朱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那家伙……实在不像太祖高皇帝的后代。


同类推荐: 黑道大小姐今天也要睡男人(NPH)完成色情扮演任务才能通关(出轨,1v1)堕瘾(高干)退潮【1v1骨科h】大小姐(校园SP 1v1)悖论H( 续更)继兄妹H融进夜色里(校园1v1sc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