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冯唐的意见呢?”永隆帝沉吟着问道。
“他本人意见最好是缓一缓,等到他把局面稳定之后再来议定如何裁撤和合并。”张怀昌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道:“冯唐说需要评估一下西北局面,要等到他去了西北之后实地了解。榆林镇他相信没什么问题,但宁夏甘肃二镇在前几年宁夏叛乱之后实际上并未有太大调整,军中怨气并未得到多少消散,完全是依靠当时朝廷补发粮饷和平叛胜利压下去的,但是这几年过去,只怕……”
张怀昌也很清楚三边和宣大、蓟辽是没法比的,往往是蓟辽和宣大这边五镇粮饷都补给到位了,三边四镇可能还在翘首期盼,加上本身运输损耗大,道路崎岖漫长,耗时长,这就更加重了三边四镇的艰难。
这样几方面因素叠加起来,三边四镇将士肯定都很不满,这从一些从榆林、宁夏走出去的武将再无人愿意回三边去就能看得出来。
永隆帝阴沉沉的一笑,“看样子冯唐也不看好裁撤合并?”
“陛下,彼辈岂会支持裁撤边军?冯唐算是比较顾大局的了,否则便会断然拒绝去三边。”张怀昌无奈地道。
永隆帝叹道:“朕又何尝愿意裁撤?可淮扬镇这边……”
无解。
“京通二案进展如何,冯铿那里……”永隆帝觉得自己都有些羞于提及这些,但是形势所迫,又不得不如此。
“有些进展,户部那边和都察院、刑部这段时间都在筹措,冯铿此子点子颇多,他的发卖之策在京中和江南都引起了轰动,预计明后日的发卖,会有一个好的开局。”张怀昌连忙道。
“那如果发卖效果不错,是否可以暂缓裁撤合并?”永隆帝有些犹疑地问道。
对于裁撤合并西北四镇,永隆帝其实是有些担心的。
宁夏之乱给了他很深的阴影,若非处置果断,而榆林、山西、大同三镇军队保持了较高的战斗力水准,加上柴恪、杨鹤和冯唐平叛打得非常好,而且叛军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他都不敢想象一旦甘宁二镇被打烂之后,会变成什么样的结果。
但是淮扬镇组建也是他迫不得已做出的决定。
江南本来就对朝廷加征赋税十分不满,加上倭人去年在沿江肆虐,使得整个江南群情激愤,如果不给一个交待,的确很难把这个民意压下去,所以叶向高和方从哲都力谏组建淮扬镇以缓解江南民意。
张怀昌一愣,“陛下,组建淮扬镇已经开始,户部的款项已经准备停当,只等朝廷确定淮扬镇的总兵人选便要正式启动,如果暂停裁撤合并,那户部根本就没有银子去补发西北四镇粮饷,这笔本来是西北四镇的饷银已经划给了淮扬镇,届时只怕连榆林镇这些军队都要闹起来了。”
永隆帝痛苦地一手扶额,组建一个军镇,动辄就是百万两银子来计算,不压缩西北四镇的开支,怎么组建淮扬镇?
“那你们打算让冯唐去西北带多少银子去?”良久,永隆帝才缓过气来问道。
“最少五十万两,飞白今日和冯唐谈了,冯唐要价是先期八十万两,而且还要视去西北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再增加四十万到五十万两,其他款项按照原计划继续拨付,这两笔是补发的,但这个数目太大了,兵部也不敢应承,否则户部那边拨付不出来,一样是祸事。”
张怀昌的脸色也是苦涩的。
这一下午,在兵部公廨,在文渊阁,冯唐都一直在和大家伙儿争吵。
没办法,谁都知道这是桩苦差事儿,去就要面对已经闹起了兵变的西北将士,和即将兵变的西北将士,以及虽然不会兵变,但是随时可能撂挑子的西北将士。
虽然以冯唐的威望和资历去了之后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但是没有银子,面对怒火中烧的将士们,完全可能被陷在那里成为人质,这也是冯唐咬着牙不肯松口的缘故。
既然办不好,那还不如不去,去就要有把握才行。
“那就是没谈好?那你们打算怎么办?”永隆帝烦躁地敲了敲御案,提高声调:“总不能强压着冯唐去吧?去了解决不下来,还不是朝廷的事儿?”
张怀昌没有因为永隆帝的发火而惊慌,在都察院担任左都御史时他就没少面对永隆帝的怒火,现在到兵部担任尚书,他就更不会在意了。
“总归要谈好的,无外乎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罢了。”张怀昌显得很平静,“冯唐也很清楚,朝廷之所以裁撤西北四镇,那就是因为财力不足以支撑,如果真的朝廷财力丰足,又何必如此为难,做这样的选择?”
永隆帝死死地盯着自己这个兵部尚书,良久不语。
对这个兵部尚书,他是不太满意的,远不及原来的兵部尚书张景秋贴心,但是毫无疑问张怀昌和内阁更能协调好,而有内阁的支持,也能对这些武将有更大的发言权。
“张卿,西北之事不能拖,而且朕有些担心昔日宁夏叛乱后来招安的那些叛将在其中有无作祟?龙禁尉那边朕已经安排他们去查了,若是彼辈又在其中兴风作浪,定不能轻饶!”
永隆帝丢下阴恻恻的话语,拂袖而去,张怀昌只能对着空空如也的御座行礼之后,黯然退场。
说得简单,不能轻饶,像刘东旸、刘白川、土文秀以及许朝这些将领,当年都是叛军中的核心人物,后来在出征沙州和哈密之战中也曾立下了大功,怎么可能和这一次西北兵变没有瓜葛?
前车之鉴,朝廷也很清楚西北的痼疾,但奈何财力不足,要先保蓟辽和宣大,自然就只有舍弃三边的利益了。
当初平叛之后柴恪忙不迭地卸任三边总督回京,那还不是觉察到了那是个烫手山芋,呆上几年,积怨日久,自然就要爆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怎么应对?
别说你是三边总督,你就是内阁首辅,没银子一样没辙。
能怎么办?还不是只有和冯唐磨嘴皮子,另外逼一逼冯铿,争取让他在发卖一策上能多弄些银子出来,减轻朝廷压力,也算是变相为其父多筹措些银子。
张怀昌走出宫门,忍不住哑然失笑,这么巧,就赶上了让这对父子,有点儿意思。
“张大人?”从宫外过来一行人,当先一人老远就看见了张怀昌,赶紧过来见礼,“张骕见过张大人。”
“哦,禄王殿下?”张怀昌也回了一礼,打量着这个相貌堂堂的少年郎,“这么晚了,禄王殿下还要进宫?”
“嗯,听闻父皇身体好一些了,张骕要去问安。”张骕毕恭毕敬地道。
张怀昌点点头,“本官刚去见过了皇上,这会子皇上应该回宫休息了,殿下赶紧去吧。”
“父皇可是为西北兵变之事烦扰,才招大人相商?”本欲举步,但是少年郎又突然停住脚步,再度一揖问道。
张怀昌有些诧异,这位禄王殿下才多大,十四岁吧?难道也想参与军务?
这段时间寿王、福王、礼王几位都很活跃,比如寿王就关注京仓一案,礼王在跟着龙禁尉查通仓一案,而福王则是成日里往兵部跑,和职方司一干人探讨西南战事,这位禄王现在居然关心起西北局势来了,倒是有些意思。
“嗯,西北局面牵动大局,皇上自然很关心。”张怀昌淡淡地道,但也不多说。
皇上现在还没有立储,所以理论上几位皇子都有机会,前段时间这位禄王颇为耀眼,但是他的年龄太小了,除非皇上还能坚持五年以上,否则这位禄王没太大希望。
“可朝廷都有银子来建淮扬镇,为何非要裁撤固原镇呢?不是都说边军精锐,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把固原镇移镇扬州呢?”禄王兴致勃勃地道:“难道就因为水土不服?但只要过去呆上几年,不也就慢慢适应了,再说了,一支新军组建要形成战斗力也不容易吧?哪里比得上一支老军?而且这西北兵变不会是裁撤弄出来的么?移镇不就是一举两得?”
张怀昌笑了起来,这位禄王看来也是进了青檀书院也被青檀书院探讨时政的风气给影响了,这不是坏事儿。
“殿下若是对军务感兴趣,不妨多去兵部走动走动,不过这移镇之事却没那么简单,个中内情却也一言难尽。”张怀昌没那么多精力去和一个少年郎多磨嘴皮子,笑了笑:“假以时日,禄王便会慢慢清楚了,本官现行告退了。”
禄王有些失望,但是张怀昌那一句不妨去兵部多走动走动却又让他记在了心上。
二哥一直在兵部里边盘桓,自己也想去兵部看看,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正好,连尚书大人都发出了邀请,自己不是就可以顺水推舟去看看了么?
若是正常情况下,青檀书院读书无疑是合适的,养望,积攒人脉,收揽士人之心,但是现在禄王想起母妃提及情况,心里也有些着急,有时候就只能多想一想法子,另辟蹊径了。
辛字卷 第二百零三节 暗波微动
同类推荐:
大明神相、
全球崩坏、
隋末之群英逐鹿、
绝宠六宫:妖后很痞很倾城、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重生南非当警察、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元首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