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永胜伯郑彩不由得不陷入了沉思,若是汉唐集团乱成一锅粥那天,我方该如何帮他们呢?
现在可绝不能让他们自乱,还指望着他们顶在前面呢。
前一段真是荒废了些时日——想到这里,他精神一振,挥挥手让孩子们下去了,听说他们今日又要去踏青郊游,甚好,让他们都亲近亲近,这是我郑家的二代传人呢。
看着孩子们离开的背影,永胜伯郑彩顿时又有了雄心大志。
他操起了电话命令道:
“召大儒顾问团一个小时后在一号会议室开会!副将以上的将领三个小时后在二号会议室开会!现在,让情报安全部的郑则仕来见我!”
郑家的兄弟姐妹们离开了永胜伯郑彩的书房后,都偷偷地叹出了一口气,啊呀,可算是完成了早训,一连几天都这样真是让人受不了了!
但是好处也有,就是认真听完后,大家可以一起出去玩了!
前几天他们一起去了厦门岛上的各个市场,吃了众多的小吃。
看着大哥郑智吃得欢气,郑秀文奇怪地问:“这几年你没有吃过这些刚出来的小吃?”
大哥郑智幽怨地说:“你走后,我都没有出过后院的大门,所有的先生都是上门教我,想要什么倒是都能有,可我先要知道有这物件才能要啊——”
郑秀文暗自打个哆嗦,这比赤嵌小學管得严多了,他们还有个实践课出去到各个基地参观,还有休息日可以出校门玩。
大哥郑智津津有味地吃着果汁刨冰,他已经吃了两桶了。
郑秀文说:“不要吃太多,会让你肠胃不舒服的。”
“噢,你说这个冰雪是如何制成的?”
“厦门这里是用硝石。硝石融于水后吸收大量的热,便将金属容器里的水变成冰。其实这样做冰产量是很低的,最好还是用冷库。”
大哥郑智“噢”了一声把最后的果汁喝了,这时的果汁最甜了。
看着大哥郑智欢喜的样子,郑秀文有些心酸。
接下来的逛街,其实是他们陪着大哥郑智。
厦门的商业街对郑秀文等人来说只不过是大,这里所有新鲜的物件都是来自台湾。
大哥郑智奇怪地问:
“秀文妹妹,你为什么出门要换回这样的怪衣服?
你那一身可都是贡品绸缎:五彩妆花纱、织金妆花罗、提花妆花缎、漳绒。
头上的饰物更不简单:笄、簪、钗、环、步摇都是珊瑚、玛瑙、海珠啊。
你为什么又要换回这样的怪衣服?”
郑秀文心里说,大哥你可真心细。
“衣服是让人舒服的,我穿成那样还能走路吗?”
“噢,那是。”
“身上衣服的颜色要是超过了三种,就显得乱了——”
“噢,这样啊。”
大哥郑智快乐地逛着街,倒好像他是刚来的一样。
他看到了一家怪怪的商铺,见那玻璃窗里有怪怪的画片,店铺上挂着照相馆的牌子。
“照相馆?!竟能画得这样像?”
郑秀文叹了口气,对着郑正和郑奇摆了摆头,大家一拥而入。
这是第一代照相机!
但是一样能照相——
大家合影照了一张,吩咐那里的人要洗成最大尺寸的。
照片中,大哥郑智坐在当中,郑正和郑奇站在他的身后,他们一人一手按着郑智的肩膀,那是怕他乱动。
但是永胜伯郑彩见了超级大喜,这是两个小家伙有心辅佐他们的大哥啊!
但是郑秀文也是坐在旁边,她面色有些忧郁地抱着一个小弟弟和妹妹。
这个时候,永胜伯郑彩却没有留心了,也没有在意他们穿着何种样式的衣服了。
这一天又听完永胜伯郑彩的早训后,他们一行人去踏青了,由于去的是中岩和万石岩,他们没有带小一些的弟弟。
厦门岛的三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早一晚有些凉,但是中午时分却是正合适只穿一件外衣。
中岩山,位于厦门岛内的中部,在万石岩和太平岩之间,故名中岩山,高度大约一百多米。
过去那里常有鹧鸪栖息,故又名“鹧鸪岩”。
那山上古松树众多,有的蟠据峭壁之上,挺拔苍翠,高擎云天;有的连绵成片,遮盖天日。
此时也正是野花盛开之际,若是站在山顶上看,确实应当美不胜收。
他们来到了山下,所带之物都交给了随从。
郑秀文说:“这里是当年爹爹和二叔屯兵之处,现在当然他们都下到山下军营了,我等上去看看,想想他们当年都看到了何物!”
几个兄弟齐声说好,大家就顺着石阶上山。
山上有一条石阶登道,众人沿着石阶往上,郑秀文都没有事情,但郑智却有些喘了,他的衣服确实不能快行。
郑正和郑奇两人帮着他,算是跟上了郑秀文的速度。
走了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中岩寺。
这中岩寺历史已经不可考,当年二叔郑联便是在这里屯兵了。
这时他们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果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郑智看着那苍山碧野,看着那远处大海涛涛,想说些什么,但是噢了半天,没有说出,心中甚是难受。
郑正忽然高举起双手喊道:“这是我等的江山!”
郑奇也高举起双手喊道:“看吧,远处还有更多更大的山啊!”
郑智这时也来了劲头,他试着举起双手喊道:“噢,是的!”
山上的风大了些,郑秀文感觉自己后面的披发被吹乱了,她用一只手整理着头发,轻声对着大哥说:“再大些声音,你定会感觉甚好!”
“噢,是的!!”
这声音果然大,似乎群山都有了回声。
“噢,甚好——”
众人又去了中岩寺大殿的右侧,那里有一块一丈多高的岩石,扁平光洁、巍然屹立,岩石上题刻隶书“玉笏”二字。
这便是二叔郑联在中岩山时,看到这块大石头颇像大臣们拿在手上向皇帝报告事物的记事牌,于是题书。
郑秀文问大哥郑智:“大哥,你猜二叔在题这个字时,他最想要的是什么?”
大哥郑智说:“噢,当是做朝廷命官。”
郑秀文幽幽地说:“后来他们又分封爹爹为永胜公,爹爹却又为何宁愿要永胜伯这个封号呢?”
大哥郑智说:“噢,永胜伯怕是有发封印,永胜公却没有发封印——”
郑秀文笑着说:“大哥呀,爹爹哪里是在乎一个封印,都是木头章,二叔自己就刻了一个。怕是爹爹觉得这些都是些无用的东西了——你说,二叔现在还想着做朝廷的命官吗?”
“噢,怕是不会了。”
“所以,人的愿意都会变的,都会提高的,只要你见识多一些。
这几日你听我谈及台湾,你想去见识一下吗?”
第六百一十三章 文化情深
就这样,十天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他们最后还去了一趟同安的孔庙。
因为这个时候郑秀文听闻爹爹正在大修特修同安孔庙,那么爹爹的用意就很明显了,爹爹这是要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啊。
那么在这个时候,去看看正在修建的孔庙,怎么能不让爹爹高兴呢?
大家还当成了一个玩,听闻那里要建成千倾面积大小的建筑群,树起孔圣人三丈高的青铜像!
将来,所有福建的读书人都要年年到这里叩头祭拜,没有给孔圣人跪下过,莫说自己是读书人。
郑秀文心想,要知道同安还有一座梅山,那里春天时也很漂亮,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梅花了。
厦门岛上的一切,大家现在都差不多闭着眼能摸到地方了,没有可玩的地方了。
永胜伯郑彩听了郑智和郑秀文的联合要求后,当然高兴了,这一次长子、长女一起去孔庙参观,正是彰显永胜伯本人对同安孔庙的看重,怎么能不允许他们一起离岛去参观呢?
同安孔庙本来就不是偏僻的地方。
早在五代十国时,同安邑令陈洪济始建同安孔庙于登龙坊,南宋绍兴十年邑士陈彦千等迁建同安孔庙于今址。
绍兴二十三年朱熹增建经史阁、教思堂、苏公祠及时性志道等四斋。
到了明天顺五年,建有“兴贤育才”坊,明嘉靖年间,建成林希元祠堂。
这里面的苏颂是公认的北宋时期的科學家,林希元是明时期著名的理學家。
这一次大修特修孔庙时,有大儒顾问团提出建议说:“苏颂好學,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學,则无所不通。
特别是那由他监制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其有百般机巧,千种变化!
待我等复制成后定能胜过汉唐集团的一些物件。
现在虽然失传已久,但是我等手中有苏颂的,先前,看那上面的机械印图,只是觉得有趣,现在方知此物有用!”
“大善!”在会议中,永胜伯郑彩第一次拍案而起,说,“我就知道列祖列宗中,定有我等需要的文化!可供我等复兴之用——再找些类似的科技先祖,一同共享祠堂!”
苏颂,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同安县人,自然在这同安孔庙有祠堂了。
林希元,字茂贞,号次崖,福建同安县人山头村人,生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卒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享年85岁。
大儒顾问团同时建议扩大他的祠堂,倒不是因为他是福建人,也不是他官大,而是此人人品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可当士子楷模,同时在任官时,劝农耕,建社學,充分体现出一个文官的优秀品格。
“大善!”在会议中,永胜伯郑彩第二次拍案而起,说,“若是我福建内的文官皆是如此,可想这福建之地会是何等模样!再找些人品端正,一心为公的先祖共享祠堂!”
一时间会议室里无语,许多大儒都在脑补永胜伯郑彩的设想,想着,想着都很激动,有一个还流下了热泪。
第488节
同类推荐:
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
九零千万富翁的独生女、
王爷每天都想以身相许(重生)、
穿成恶毒反派们的替嫁小师妹、
重生一九零二、
窃国大盗、
穿越之平淡人生、
娇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