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140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140节

    “民夫倒还好说,可以就地征召,但是我京师直隶,坐班匠仅三千余人。”
    “且这些人需负责各处官服派发的营建,织造,军器等事务,若是从各地征召的话,一则耽误时日,二则如今年关将至,恐劳民伤财。”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大明的户籍制度,不管是军户还是匠户,都是按需裁量。
    换句话说,就是需要用到多少人,就留下多少人,其中辗转腾挪的余地非常之小。
    大明专职的这三万五千名坐班匠,不仅仅是分布各地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承担着各地官府日常的事务需要。
    总不可能让他们放下手里的工作,全都去边将建城吧。
    至于轮班匠,倒是可以征召,但是问题是,轮班匠的征召,并不是在每年的一个固定时间点,而是轮流征召。
    也就是说,同一时间,服役的轮班匠大约在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要是现在都征召来了,那么接下来的一年当中,就不宜再重新征召,如此一来,很多正在进行当中的工程,势必就要搁浅。
    何况,就像王永和所说的,要重建倒马关,就算是将北直隶所有的工匠汇集起来,也还不够。
    可是要从外地征调的话,年关将至,恐怕没有多少工匠愿意背井离乡,而且也要耽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何况外地征调,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
    朱祁钰心里清楚,就在这两年,各地水患频发,需要用到工匠的地方很多,不能老是这样东挪西借的。
    沉吟片刻,朱祁钰开口问道。
    “前番朕巡视城防时,曾在京城当中见过不少民间盖房,干活的匠人,他们也是匠户?”
    王永和没有多想,直接回答道。
    “这倒不是,工部下辖的匠户,只是固定为朝廷办事的工匠,在民间,实际上有很多的工匠,陛下您是想?”
    闻弦歌而知雅意,工部人手不足的时候,也曾经从民间征调工匠,所以王永和立刻就猜到了天子的想法。
    朱祁钰轻轻点了点头,道。
    “工部先行下发征调令,自可用匠户当中选调一部分,另外命户部拨银,剩余工匠,自边境各关隘百姓当中,就地征调,如今正是隆冬季节,不需农作,百姓当中的工匠,应当是可以受召干活的。”
    “至于此次受召的民夫,同样拨付银两,给予酬劳,务必严令各地方官,不可擅自加役。”
    天子的话音落下,一旁的王永和也松了口气。
    这事儿说到底,其实无非就是银子的事儿,只要皇上肯拨银,从民间招募工匠这种事情,工部拿手。
    至于去哪弄银子,那是户部的事儿,和他工部侍郎有什么关系。
    不过他正要开口领命,却听见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
    “此次大战之后,匠户调用不足,实乃工部之过,回头你拟个条陈,在工部好好议一议,究竟该如何预防以后再有此事。”
    “此外,既然此次可以拨银从民间征调,那么此事是否可以纳入常制,该如何纳入,回头议完了,给朕递个奏疏上来。”
    第167章 匠户雇佣制度
    张敏愣了愣,差点没反应过来。
    他熟稔工部多年,自然是对于天子的意思明白的很。
    无非就是匠户雇佣制度而已。
    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国朝初年的时候,其实就有人曾经提出过。
    这种匠户雇佣制度,并不是指单纯的用银两来雇佣民间匠户,为朝廷工作。
    它的本质和核心,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允许匠户缴纳银两免除徭役。
    朝廷则用这些银两,从民间雇佣匠人,承担朝廷所需的营建事务。
    这和工部现行的制度有很大的差别。
    依照现在的典制,工部只有在接到大规模的营建事务的时候,才会从民间征调部分工匠,用作临时之用。
    但是如果实行这种匠户雇佣制度,那么也就意味着。
    匠户只需要缴纳银两,就可以免除徭役,而朝廷所有的营建事务,都要从民间征调匠人。
    换而言之,这意味着朝廷失去了对匠户的控制权。
    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更加的灵活便捷。
    就比如现在,朝廷大战之后,需要大批量的工匠负责修建城池,那么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征召。
    平时不需要这么多工匠的时候,则可以遣散工匠,将银两节省下来。
    与此同时,大明现行的匠户制度,虽然将匠户分布各地,但是依旧十分不便。
    要知道,朝廷需要服徭役的地方,大多在县城或者府城的衙门当中。
    普通的匠户,则是大多都住在乡下,每逢要服役的时候,就需要来回奔波。
    遇到大规模的营建活动,譬如修筑宫殿,营建城池等,甚至还要背井离乡,辗转千里服役,甚是不便。
    匠户雇佣制度,可以让匠户们不用在来回奔波于各处,可以安心在家中进行自己的工作。
    看起来,的确好处颇多!
    但是到最后,却没有实行。
    原因就在于,这种制度有一种巨大的弊端,那就是朝廷对于民间的依赖太重。
    匠户制度,因为人员固定,朝廷可以保证,无论何时,都要一大批工匠随时可以征召。
    但是一旦改成匠户雇佣制度,那么在匠户缴纳银两之后,就只能从民间征召。
    匠户制度是徭役的一种,不容许匠户们拒绝,朝廷命令一下,无论是奔赴千里,还是如何,都必须遵从。
    但是匠户雇佣制度,则是出于自愿,朝廷花钱雇佣民间匠人干活,也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旦急需用人的时候找不到人,必然会耽搁朝廷的大事。
    除此之外,这其中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这其中的利弊,委实难说的很。
    张敏感到有些头疼。
    他没想到,原本开开心心的看着户部为难,一转眼就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要知道,工部作为六部的老末,是出了名的脏活累活全包,大小权力没有。
    对于工部来说,实质性的权力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对匠户的管辖和调用权。
    这要是贸然改动起来,必然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
    他区区一个侍郎而已,咋就摊上了这么大的事儿……
    朱祁钰看着张敏一脸苦色的样子,摇了摇头。
    这个张敏,能力是十分出众的,但是就是缺了几分勇于担当的品质。
    上进心是有的,但是总是畏缩不前,到了致仕的时候,也没混上个尚书。
    匠户制度的利弊,朱祁钰是知道的。
    甚至于,他比张敏还要清楚,这件事情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匠户和军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国家的基础制度之一。
    可以保证国家在动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的运转。
    要是全部改成匠户雇佣制度,那么一旦朝廷出现战乱,那么想要拿钱雇佣,也未必能雇得到人。
    不过他同样清楚的是,现行的匠户制度,太过死板。
    匠户被严格的限制的死死的,他们征调权力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被屡屡加役的情况多的是,即便是正常服役,也要被小吏欺压。
    长此以往,匠户们怠工、隐冒、逃亡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有此后百年的眼光,朱祁钰明白,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匠户制度最终是需要改进的,那不如就从现在开始。
    想了想,朱祁钰开口道。
    “朕知此事艰难,但国家艰难,更需得力大臣相助,如今工部尚书在外,一时回不得京,工部由你掌事,当尽职尽责,你且放手去做便是。”
    “此外,边境加固所需的材料,工部继续筹备,边境各关隘十分重要,不得轻忽,银两方面,户部自会筹措。”
    话说到这,张敏要是还不明白,他就白在官场混这么多年了。
    天子这摆明了是要重用他啊!
    当下,他也顾不上这件事情的艰难了,当下便道。
    “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
    朱祁钰点了点头。
    这个张敏没什么大毛病,能力足够,行事稳重,就是人不够大胆。
    工部如今的尚书石璞在外监军,朱祁钰没有召回,也不打算将其召回。
    这场仗打完,他就准备把石璞换掉。
    这个人,太善钻营,实际上的能力却不足,前世的时候,他治理水灾,不听别人的意见,三次治理三次决口,回朝之后还能振振有词的辩驳。
    能够做到这个位置,全靠他和王振有牵连,只不过一则他如今不在京师,二来他聪明的很,虽然阿附王振,但是大多都是口头上的东西,证据半点不会留下。
    所以才留他到现在。
    但是也就到如今了,匠户改制一事,如果做得好的话,未必不能成为朝廷的收入来源之一。
    要是张敏真能办成,朱祁钰也不介意把工部尚书的位置给他。
    见张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祁钰点了点头,道。
    “既然如此,你回头先将民夫,匠户,材料所需的银两拟个条陈,和户部商议。”
    说罢,便示意张敏可以退去了。
    待张敏退出了大殿,朱祁钰才把目光转回到了脸色快要皱成一团的沈翼身上。
    沈尚书眼瞧着天子这么大包大揽的,张口闭口就是户部会拨银的,和户部商议去吧,银两户部会去筹措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同类推荐: 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九零千万富翁的独生女王爷每天都想以身相许(重生)穿成恶毒反派们的替嫁小师妹重生一九零二窃国大盗穿越之平淡人生娇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