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609章 报复

第609章 报复

    第609章 报复
    乔治并没有把德国人的战斗机放在心上,德国最大的问题是工业能力不足。
    这听上去似乎不太可能,德国可是欧洲工业产值最高的国家,怎么会工业产能不足呢?
    这里的工业产能,指的是和平时期。
    战争爆发后,各国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一切为战争服务,德国马上原形毕露。
    1914年,俄罗斯帝国的人口为1.65亿,德国的人口只有6700万。
    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帝国和德国差不多,都是动员了大约300万人。
    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300万人只是初级动员,还称不上战争总动员。
    对于德国来说,300万虽然也不是极限,但已经占德国适龄人口的54%。
    换句话说就是德国还可以继续进行动员。
    但是德国的动员,已经到了影响国内工业生产的程度。
    德国人没有继续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毒气弹的原因,同样是产量不足。
    乔治的信心在于,前线损失6架轰炸机,阿穆尔可以在一个月内生产出来60架。
    轰炸机是有自卫能力的,其背部和底部都有机枪手,不仅有向前的还有向后的,一个机组9个人一大半都是机枪手,火力远超战斗机。
    德军击落6架轰炸机的同时,轰炸机也击落了超过20架战斗机。
    这是德国战斗机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俄军轰炸机下一次出动,就会有战斗机护航了。
    卡尔在波利斯的婚礼结束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返回德国,而是随尼古拉去了彼得格勒。
    乔治给卡尔发电报,告诉卡尔俄军将在1915年1月1号对柏林进行大规模轰炸。
    卡尔当晚就坐火车,又从彼得格勒回到君士坦丁堡。
    “乔治,你不能这样做!”
    卡尔气势汹汹,他的家人都在柏林。
    “你们在前线使用毒气弹的时候,并没有问过我的意见。”
    乔治要让威廉二世感受到恐惧,才能让德军自我约束。
    “是你们首先使用了毒气弹,不是我们!”
    卡尔很生气,“小心眼的乔治”果然名不虚传。
    这还真不怪德国人。
    一个月前,法军向德军阵地发射了一批使用催泪瓦斯的炮弹。
    可能是法国人的技术不过关,这些催泪瓦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德军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法军使用了化学武器,事后才得知。
    就在德军使用化学武器进攻的同时,法军又在伊普尔使用了氯气。
    这一次总算有了效果,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在法军使用氯气之后,风向突然变了——
    “那你们去报复法国人啊?为什么要对我的部队使用毒气?”
    乔治提醒卡尔,冤有头债有主。
    卡尔面带难色,哑口无言。
    德国人对付法国人不需要使用毒气。
    反倒是蒂萨河一线,德奥联军和俄罗联军的实力差距太大,一旦瓦西里和安德烈做好准备,马肯森就算再“战术天才”,也很难顶得住俄罗联军的进攻。
    “天才”这玩意儿,陨落的速度太快了。
    加利西亚战役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加利西亚征服者”的鲁兹斯基,罗兹战役中表现平平。
    坦能堡战役歼灭俄罗斯两個集团军的兴登堡,在华沙城下灰头土脸。
    塞尔维亚战役后被彼得吹上天的亚历山大,正在索菲亚盘算着跟斯特诺维奇争夺残余塞军的控制权呢。
    马肯森使用毒气那一仗,7000德军没打过100俄军,德国人还没有开始吹捧马肯森呢,光环就彻底破碎。
    这种情况下,马肯森只能依靠一些辅助手段,才能延缓俄军的进攻。
    “乔治,安妮的亲戚也在柏林——”
    卡尔委婉,提醒乔治作为欧洲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不要自相残杀。
    这就是世界大战的本质。
    不是正义,也不是市场,各国报纸宣称的理由只是借口,字里行间写的都是野心和权利。
    卡尔大概认为,战争是各国王室之间的游戏,应该遵循贵族之间的传统,刑不上大夫。
    乔治有些话,没办法直接说明。
    并不是只有俄罗斯帝国亡于一战。
    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这四大帝国,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灭亡。
    所以威廉二世别以为躲在柏林就是安全的,躲到南极都没用。
    “阿谬沙的小儿子尼古拉斯,25号在蒂萨河战死——”
    乔治叹气,这是他必须报复的原因。
    阿谬沙是乔治堂哥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虽然不是直系亲属,依然属于罗曼诺夫家族。
    乔治之所以通知卡尔的原因是,轰炸柏林就目前来说,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俄罗斯帝国距离柏林最近的野战机场超过600公里。
    满载燃油状态下,俄罗斯轰炸机的极限航程是800公里。
    这是一张单程票。德米特给乔治的建议是,派战斗机携带航空炸弹,从波罗的海舰队的航空母舰起飞,对柏林实施轰炸,距离可以缩短到200公里。
    这确实是最佳方案,至少可以保证战斗机在扔掉炸弹后,有足够的燃油返回。
    但是这又完全无法体现出战略轰炸的意义。
    乔治现在才意识到战略轰炸机的作用。
    现在才意识到也不晚。
    俄罗斯和德国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充分的人力资源。
    德国国内的工业生产非常紧张,就算认识到飞机和毒气的作用,而且也有相应的技术,受限于人力资源和原材料,也无法组织大规模工业生产。
    俄罗斯帝国想造就造。
    乔治已经给马里奥发电报,要求阿穆尔航空公司研发一款航程在1500公里以上的战略轰炸机。
    这个要求并不高。
    甚至严格说起来,并不算研发,而是生产。
    因为阿穆尔航空公司的技术池里,原本就有符合乔治要求的设计方案,只不过是之前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才没有实际生产。
    和乔治一样,瓦西里也不是吃亏不还手的性格。
    自12月20号之后,瓦西里和安德烈集中第12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的所有重型火炮,对德军防线进行密集炮击。
    马肯森压力倍增。
    大规模炮击,是战役级别进攻发起的前兆,俄军随时可能投入进攻。
    俄军虽然没有305毫米野战炮,150毫米重炮的威力也不小,而且数量众多,第12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加起来一共192门。
    150毫米这个级别,只有更专业的炮兵师才会配备,普通步兵师的炮兵团,只配备120毫米榴弹炮。
    对于其他参战国家来说,120毫米已经是重型火炮。
    305那是变态。
    德国还有更变态的420,但是和奥匈帝国的305一样,由于数量稀少,不具备改变战场的能力,只能用于攻克类似“烈日要塞”之类的要塞堡垒。
    在俄军重型火炮的密集打击下,德奥联军损失惨重。
    29号,奥第五集团军终于无法忍受,被迫撤退。
    乔治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俄军还没有投入地面部队进攻呢,只靠火炮打击,就把奥地利人打跑了?
    这也太不经打了吧。
    康拉德也无奈。
    从20号到29号,俄军的大规模炮击已经持续了整整9天。
    德军在西线发起伊普尔战役前,对英军阵地进行了长达3天的炮击。
    这已经是德军的极限,德军在这3天内,打光了此前一个月内储存的炮弹。
    康拉德不知道俄军在战前储备的炮弹到底有多少。
    看俄军这架势,9天明显不是极限。
    俄军刚开始炮击时,康拉德和马肯森一样,命令部队坚守阵地。
    战争爆发前,康拉德指挥的军演主要演练进攻,从不练防守。
    所以在俄军的密集打击下,奥军的损失比德军更严重,每天伤亡的士兵都超过1500人。
    连续炮击还是有效果的,奥军防线损毁严重,在俄军的连续炮击下无法修复。
    28号单日,奥军的伤亡达到4000人。
    康拉德终于无法忍受。
    俄军这9天的炮击,给安德烈预定了一枚圣乔治勋章。
    一直以来,炮兵指挥都是一门艺术。
    炮兵打击并不是瞎打,炮弹是有成本的,火炮也有寿命,不能浪费。
    奥地利是战五渣不管他。
    德国人的防线很有章法,俄军炮击时,德军躲在防炮洞内,阵地上只留少数观察员,炮击结束后,放炮洞内的士兵迅速回到阵地上,防备地面部队的进攻。
    这时候如果不投入地面部队,而是进行第二轮炮击,守军的损失可想而知。
    既然这样,那不见兔子不撒鹰行不行?
    不行。
    士兵在炮击停止后迅速回到阵地上,目的不仅要防备地面部队的进攻,还要修复在炮击中损毁的工事。
    否则在火炮的连续密集打击下,如果损毁的工事不及时恢复,那一旦投入地面部队进攻,守军也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在安德烈的指挥下,俄军炮兵打出,不仅重炮发挥出色,而且充分利用火箭炮的机动力打了就跑,让马肯森徒呼奈何。
    德军炮兵的素质,比俄军炮兵毫不逊色。
    炮兵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是火力反制,一旦发现敌方炮兵阵地,要对敌方炮兵阵地进行火力打击,摧毁敌方炮兵。
    火箭炮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战术。
    重型火炮展开需要时间,一旦展开就不会轻易移动,这是火力反制的前提。
    火箭炮是打了就跑,等德国炮兵技术人员计算出火箭炮阵地位置,火箭炮早就跑没影了。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黑道大小姐今天也要睡男人(NPH)完成色情扮演任务才能通关(出轨,1v1)堕瘾(高干)退潮【1v1骨科h】大小姐(校园SP 1v1)悖论H( 续更)继兄妹H融进夜色里(校园1v1sc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