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287章 花一亿钱烧玻璃

第287章 花一亿钱烧玻璃

    张辽在并州镇守,最近两年没少抓住那些跑来犯边的乌桓人、鲜卑人和匈奴人去挖矿修路,干一些危险的重体力活,从这些奴工力随便找来几个会说汉话的,就用刀子逼迫他们开始了第一次试验。
    这几个胡人俘虏早就在皮鞭下变得神情麻木,不复昔日的狼性和凶恶,不管王景和史子眇要求什么,他们都会照做,即便是死亡,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解脱。
    当然啦,这些不要钱的奴隶工使用成本极低,保证不饿死就行,可让他们做一些精细的活就别指望了,就那生疏的动作,基本上没法成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
    但反正只是进行研发玻璃的技术验证罢了,目前研发团队要解决的是产品的有无问题,因此对产品质量暂时不作要求,所以倒也无妨。
    只见坩埚里,玻璃液融化之后,几个毫无防毒设备的胡人俘虏先按照吩咐,扔了一些研碎的硝石到坩埚里面,进行脱色作业。
    然后又遵照指示,开始不停地扭动手臂,吃力地对玻璃浆进行搅拌作业。
    在他们面前的大坩锅可是有盖子的,因此搅拌的时候,长长的钢钎也只能通过盖子上的洞进行,非常的费力,不一会就把他们这些在采石场和矿产里天天干重体力活的猛男都给累得满头大汗,混身几乎虚脱。
    王景和史子眇两人并不靠近,只是隔着大老远进行观察,每搅拌一个时,就下令再放些砒霜进坩埚里面去,然后继续命他们用力搅拌。
    如此往复,前前后后地费了不少功夫,最后总算是看到了成果。
    王景和史子眇得到了一批品质极高,色泽澄清的上品玻璃,虽然形状乱七八糟,但晶莹剔透,宛如最完美的水晶石,透光性十分优秀。
    但问题却也不少,第一点就是原料的消耗实在让人乍舌,整整用掉了差不多整整一公斤的砒霜!
    不要以为一公斤很少,实际上这么多的砒霜,以洛阳地区的百万人口计算,砒霜的日常年消耗量总共加起来估计也就六公斤左右。
    毕竟这玩意儿可是剧毒,几克就能毒死一个青壮年的大活人,而且无论是制备还是存储,都相当的麻烦。
    因此按照这样的效率进行生产,奇巧阁在制作玻璃之前,难不成还得先建立一个完成砒霜工业生产链?
    这不成了为一碟醋,然后去包了一碟饺子吗?
    而且光生产砒霜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因为按照这个流程进行生产,那就可不是费材料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还特么费工人啊。
    史子眇这个道士本身也擅长医术,他上前几步,仔细检查了一下两个倒地不起口吐白沫的胡人俘虏,用把脉的方式查验了一下他们的心脏和脉搏之后摇了摇头:“没救了,抬下去吧。”
    一次实验,六个胡人俘虏死了四个,超过一半的伤亡率,这是什么死亡生产线?
    材料的问题,想想办法总能解决,可死人就不行了,就算用死囚和战俘来生产,不是长久之计啊。
    关键是这种事有违伦理道德,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谁敢买啊?
    每一块玻璃背后都有一个被血祭的工人?
    这消息今天传出去,奇巧阁明天就得倒闭,连带着王景的名声都要烂大街。
    钱没赚到,还要背负骂名,这事傻子都不干啊。
    王景见状也是表情凝重,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用砒霜做澄清剂是有用的,可这条技术路线没法走,代价太大了,还是另辟蹊径吧。大家群策群力,想想别的法子。”
    技术研发的道路就是这样,前期也只能不断试错,才能找到一条最终的康庄大道。
    若是一般的统治者,恐怕既没有如此耐心,也不愿意这么烧钱,毕竟无论是皇帝还是各路诸侯,凡是官僚体系出身的人,都不重视技术发展,他们习惯了直接伸手拿,需要的稳定的产出,没有任何风险,这样自己才不用背锅。
    至于投入研发什么的,这种事情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了,万一失败更是要赌上自己的政治前途,因此政客都为之深恶痛绝。
    不过王景不是官僚,或者说,他还没有官僚化,因此知道科学研究,没有投入是不行的。
    “继续实验,需要什么直接去卫将军府申请就是。”
    留下这么一句话,王景便离开了玻璃工坊,开始去进行销售方面的宣传造势去了。
    玻璃产业虽然还没完善,但已经可以准备将产品推出市场了,这玩意儿在眼下的时代,绝对能因此天下人的轰动。
    是时候再薅一波世家豪族的羊毛了,之前用新式家具从他们身上弄了不少钱,已经让王景食髓知味。
    既然这个捞钱的路径能用而且好用,那当然是要一二三四,再来一次。
    王景离开之后,玻璃场,临时组建的联合技术小组里,史子眇和翟介,两人一位是道门版的化学家,一位是墨门传承的物理学家,现在都开始拿着王景给他们的《化学》和《物理》教材,研究怎么解决眼前的技术难题。
    翟介翻着书,眉头拧紧:“砒霜挺好用的,可惜这个办法太过有伤天和,大家可有良策献上,为主公分忧?”
    想要破解技术难关,奇巧阁已经习惯了群策群力的头脑风暴模式。
    因此翟介刚刚问完,其中一位在学习物理学和化学时两大学科都展现出了超高数学天分的年轻工匠,他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澄清法构想。
    “在水中,小气泡会被大气泡吞噬融合,我们不如顺着这个思路走怎么样?只要用钢钎将水泡木强行插入玻璃液中,使其沸腾,或许带走其中的气泡。”
    史子眇听完之后,觉得有道理,还很欣赏地问道:“不错的建议,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姓杨,单名一个磊字。”
    杨磊表字波叔,今年只有十九岁,身材高高瘦瘦,是徐晃的远方亲戚,在老家听说徐晃发达之后,就跑到洛阳来投奔,因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物理和化学,仅仅半年时间,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被奇巧阁给特招了。
    而他所提出的方法倒也很有意思,在后世被戏称“水泡木强迫沸腾法”,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技术路线。
    不得不说,天才的想法往往都是相通的,连王景都不知道的玻璃生产工艺,就这么被三国时代的天才在读完了基础班的《化学》和《物理》之后,便成功发明了出来。
    有了思路,大家立刻开始进行技术验证。
    杨磊的这个实验,需要的水泡木倒是比砒霜好找得多,玻璃工坊为了取水方便,特意设立在了孟津港,因此周围靠河的码头可谓多如牛毛,泡烂的木头更是随处可见,随便就能找来一大堆。
    为了保证安全,工匠们都是隔着老远用钢钎戳着往玻璃液里按。
    结果第一次实验,就差点弄炸锅了。
    现场特别热闹,那场景简直就好像在除夕节放烟一样,红热的玻璃熔液四处乱飞,原地炸裂开来,上千度高温的灼热汁水喷得到处都是。
    别说是普通工匠了,就算是武道四境的高手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幸亏在场的人都有穿着特制的防火法衣,一种用玄丝草编织而成的特殊布料,能够有效抵御高温伤害。再加上工匠们都站在安全距离之外,所以今天才没死人。
    提出这个建议的杨磊差点没被吓个半死,连连道歉认错。
    以前没少自己把炼丹炉给玩炸了的史子眇则是十分淡定,并未怪罪杨磊这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反而开口安慰他道:“哈哈,波叔不必如此惶恐,想当初吾在家炼丹,隔三差五就炸炉,玩火的都这样,乱烧东西哪有不冒风险的?都是小场面而已,汝勿虑也。”
    翟介虽然被吓了一大跳,但看在徐晃的面子上,也没有要怪罪杨磊的意思。
    毕竟眼下还在技术研发阶段,具体的工艺流程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出意外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能因此而太过打击参与实验的工匠,否则以后大家都怕出错,那谁还用心干活?
    搞研发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其实能有现在的进度,他们已经足够逆天了。
    若非王景提供了玻璃配方,还传授了现代物理和化学知识,真要任由这门技术自然发展,怕不是还得等上十几个世纪才能逐步完善到可用的地步。
    而满打满算,翟介和史子眇研制玻璃总共才半年多的时间,期间还兼顾了其他的一些科研课题,并且弄出来许多技术成果,这样的研发效率简直傲视全球。
    因此大家并不觉得气馁,反而斗志昂扬。
    没有什么是一次实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不想,那就两次,三次,乃至一百次一千次!
    只要砸钱继续深入钻研,总有把问题解决的那一天,科研之路本就是如此,从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王景为了将玻璃研制成功,丝毫不吝惜钱财,之前就已经砸了六千万钱进去,实验几次失败之后,到现在钱已经差不多光了,王景顿时又从卖家具赚到的钱里面,抽了四千万钱出来,追加投入。
    好家伙,直接一次性凑够了一亿钱的研发成本,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
    这可是一亿钱!
    一亿钱是个什么概念?
    炎汉帝朝的佃租,每年也就差不多二十二亿钱左右,而全盛时期的炎汉帝朝边军,军费也不过二十三亿钱。
    王景直接在玻璃的研发上面砸了一个亿,就相当于是拿了炎汉帝朝国防开支的百分之五去研发一门新技术,这件事情传开之后,洛阳城内不少达官贵族都炸锅了,觉得这件事过于离谱,还不如穷兵黩武呢。
    至少穷兵黩武之后,或许还能通过外部掠夺的方式回本,可研发投入这种事情,士大夫是难以理解的。
    万一失败了,这钱不就特么打水漂了吗?
    当初灵帝也不过这么糟践钱啊!
    得亏王景此刻还不是皇帝,否则怕是站出来劝谏的大臣,都能用唾沫星子把他淹死。
    毕竟王景虽然钱大手大脚,可毕竟是他自己赚来的钱,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顶多是酸溜溜地骂他几句暴发户,觉得他钱如此豪横,迟早把家业都给败光。
    司徒府邸,杨彪将杨修找来书房讨论此事:“德祖,祁侯最近做的事情,你可曾听闻?”
    “父亲想说的,恐怕是关于玻璃的传闻吧?”
    杨修对此倒是相当淡定,和不懂技术的儒门士大夫阶层不一样,关于玻璃的研究,他也有幸参与其中,甚至已经看过具体的初代产品,不过这个项目眼下还处于保密阶段,因此他才从未和家人提起过。
    “这玻璃,听说和琉璃差不多?”
    杨彪试探着问了一句,他无论思想还是作风,都属于那种老成持重的老派文臣,虽然杨家的日子一点也不节俭,但他还是希望统治者的生活能够节俭一点。
    毕竟一旦为君者穷奢极欲,对世家和豪族,对天下百姓,都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贪得无厌的皇帝或者权臣,少不了要穷搜天下以填欲壑,到时候说不定会对世家和豪族开刀,一如当初的灵帝刘宏。
    王景要是一亿钱去打仗,甚至盖一座豪宅自己住,他都不敢多说什么,可拿去搞研究,这种事他就完全不能理解了。
    在杨彪眼里,这就是瞎折腾。
    万一王景把自己的钱折腾完了,觉得还不够,又伸手找别人要怎么办?
    所以大家都很担心,都在害怕,唯恐王景变成第二个董卓,到时候世家豪族指不定也要被当成韭菜一样收割。
    杨修何等聪明,只是看了一眼杨彪的目光,就猜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父亲不必忧虑,主公英明神武,何曾做过赔本的买卖?”
    这话说得铜臭味十足,但杨彪都来不及训斥,而是对杨修的话感到十分好奇:“德祖,你是不是收到了什么风声?”
    杨修点点头:“项目的具体进展我现在不能多讲,但可以提前告知父亲一声,关于玻璃,其实成果早就已经已经做出来成品了,只是主公还不太满意,想要尽善尽美,因此才继续投入经费研究。”
    杨彪眉头皱起:“可这玻璃,不过区区玩物罢了,值得这般巨大的投入吗?德祖,你如今为祁侯谋划,应当极力劝说才是啊。真要有钱,也当投入军队和民生之中,如此才是强本之策,岂可在旁枝末节上徒费钱财?”
    杨修听完却是摇头,与王景接触之后,他就不再认同儒门的这种理念了,因此面对杨彪也出声反驳,据理力争:“父亲,时代变了,往后的未来,谁掌握技术,谁才能坐拥天下,钱、粮、兵甲,只要掌握了核心生产力,那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单纯靠着耕战那一套来打天下,已经行不通了。”
    两人对技术的认知,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在杨彪看来,玻璃其实就是琉璃,而琉璃这东西,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过了,相关的出土文物就证明了这一点,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工匠炼制蜻蜓眼,汉代也有工匠掌握了烧制玻璃蝉的技术
    实际上,琉璃应该古代道士炼丹的意外产物,比如史子眇这货,以前就喜欢将富含二氧化硅的石英和铜,铬等致色元素一起投入了燃烧着烈火的丹炉中,出炉冷凝以后,炉底便出现了五光十色的琉璃。
    成语“点石成金”,最初所指的便是道士们利用矿石炼制出的各种值钱宝贝。
    但这些东西,杨彪这种传统大儒,是不放在眼里的,毕竟争霸天下,谁靠的是金银珠宝啊?
    想要问鼎中原,靠的是人口,粮食和军队以及猛将,这些才是国力强盛的根本。
    这不能怪杨彪,因为在他的认知之中,只有颜色复杂绚烂,有观赏性而没什么实用性的琉璃。
    可杨修是见过玻璃的,这种宛如无色水晶的无暇造物,用途十分广泛,无论是用来制作烧杯等实验器皿,提升科研的便利性,还是用来制作千里镜等《物理》学中提及到的光学仪器,都是实用性极高的物品。
    玻璃本身也十分精美,可以卖出高价,偏偏成本又十分低廉,因此能够获取巨额回报。通过这种方式赚来的钱,不仅能够用于提升生产工艺,同时也可以用来充当军费,又或者是投入基础建设,扩大产能,带动就业,从而彻底改善民生。
    这里面的好处,太多了,只要研发成功,别说是一亿钱的投入,就算十亿钱,那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历史上的威尼斯商人,当年靠着垄断镜子的生产技术,就聚集到了足以富国强兵的巨量的财富,显赫一时,成为威震欧陆的一方豪强。
    直到后来因为外国间谍的盗窃行动导致银镜的制作技术泄密,使得威尼斯失去优势,因此而迅速衰落下去。
    由此可知,技术是可以作为强国之本的。
    只可惜,眼下的炎汉帝朝,有这种见识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本章完)


同类推荐: 黑道大小姐今天也要睡男人(NPH)完成色情扮演任务才能通关(出轨,1v1)堕瘾(高干)退潮【1v1骨科h】大小姐(校园SP 1v1)悖论H( 续更)继兄妹H融进夜色里(校园1v1sc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