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作者:何袜皮
楔子
她栖息在一根伸向瘦西湖的树枝上,一动不动。
这是1749年的秋天,距离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的那场命案还有近两百年光景。
她只是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温和,从没想过两百年以后的事。
她的羽毛反射着黎明的晨光,时而显出幽深的湖蓝,时而又透出绮丽的翠绿,时而又带着夜幕下星空的淡紫,令这绿树和碧湖都逊色。
一只青灰色小虾在清澈的水面下游过。
她兴奋起来,其实并不饿,只是想捉弄一下这笨头笨脑的东西。她展翅离开枝头,向下俯冲,展露出腹部凶猛的棕色。
就在她快到达猎物身旁时,一张细密的网突然从水面滑过,掳走了她。
她被关在笼子里,和二十三只翠鸟在一起。
她是第二十四只。
他们等待的最后一只。
整个城的翠鸟都在这里了,他们互不相识,却都将拥有一样的命运。
她知道自己已经逃不脱死亡。
她唯一关心的是,自己会以什么方式死去。
一对混浊的人类的眼睛出现在笼子的栏杆外。她害怕地后退,紧张地瞪着黑溜溜的小眼珠。
“瞧瞧你这个小家伙,多漂亮啊!”老人自言自语,“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种颜色的翠羽。”
他的一只手钻进笼子,试图抚摩她的翅膀。
她已经躲到了笼子的角落,无处再躲。
老人突然一把抓住了她的肩膀。她浑身战栗,发出尖叫。
老人从笼子里取出她,把她的身体按在竹案上。她看到一把镊子悬在头顶,这镊子尖尖的,也像是一只鸟嘴。
那只“铁鸟”啄了一下她的翅膀,叼走了她的一根羽毛。
她因为剧痛猛蹬了两脚。
“别乱动!”老人生气地说。
她只是不甘心。她曾经离那只小虾那么近,那么近啊!
一根,又一根……
她失去了两翼的羽毛,还能离开吗?
最后一根翠羽终于安在了金子底座上。彩冠上的凤凰完工了。
老人这才放下镊子,抬起通红的眼睛,看看木格窗外,天都已经亮了。
镊子旁边,一具具尸体整齐地排列在白色丝绸上。
他们的两翼和尾部都光秃秃的,所以他们看起来都一样了。
老人走到窗边,借着晨光欣赏手中的彩冠。凤凰的中心位置,用的是第二十四只翠鸟的翠羽。她的羽毛透着厚重的金色,与金色晨光交相辉映,光彩夺目。随着太阳的升高,它的颜色又逐渐变成雪青、湖蓝,直到翠蓝。
老人抚摩这丰富的颜色,觉得这凤凰身上好像还带着那只小翠鸟的体温。于是,这凤冠也像是活的了——啾啾的、光滑的、柔顺的、温暖的、挣扎的、喜怒无常的。
第01章
辛师傅在京沪线上开了六年的火车,算得上老司机。在公司里他岁数大,做事稳重,为人耿直,凭着多年的资历,当上了京沪线夜班车的正司机,俗称“大车”。平常都是他和副司机——俗称“二车”——轮流驾驶。一个人驾驶,另一个人和司炉轮流添煤。添煤是体力活儿,也得两个人倒着干。
今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观察着铁道前方的路况。司炉在添煤。二车是个小年轻,趁着休息的工夫,正蹲在地上借着炉火光翻一本小人儿书。
从黄昏开始,一场大雾如同一条湿气编织的毯子,慢慢罩住了江南一带。铁轨蜿蜒消失于不远处的夜色中,轨道两旁的小灯在雾气中闪着蓝色的幽光。
今晚的雾可真够大的呵。辛师傅在心底感叹着,凝神注视着铁路的前方。
凭着前方轨道的大转弯,辛师傅就能判断目前已经接近上海市郊的封浜村,离上海站也不远了。他打了一个哈欠。老婆孩子还没睡觉,在等着他回家呢。
突然,在某一个瞬间,他的眼睛似乎捕捉到前方的转弯处,某段铁轨奇怪地中断了。他的肌肉刹那绷紧,瞪大眼睛——不,是一个成人大小的物体横躺在弯道处,盖住了铁轨。
下一秒,辛师傅立刻意识到那是一个躺在铁轨上的人。
“铁轨上有人!”他叫了一声,并用全身的力气扑向了紧急制动闸。
车轮和铁轨摩擦,发出刺耳的尖叫,划破宁静的夜空。
与此同时,二车和司炉也探出车窗向前方看去。
辛师傅在心底默念着一百米,五十米,二十米,五米……驾驶车厢越过躺在轨道上的那个人,重重颠簸了一下,而后终于打住。他被甩到了门上,背脊上的衣服已被冷汗湿透。
身后的车厢里传来乘客们的吵闹声。
在这一段轨道上撞上人,并不是新鲜事了,但辛师傅还是第一次遇到,受了一些惊吓。他拿起一支手电,率先跳下车。
他哆哆嗦嗦地用手电往黑暗的车轮下照,一直走到第二节 车厢处,才找到尸体。
死者是个年轻的姑娘,穿着打扮像个女学生。蓝色的长裙子已经被血浸染,一条胳膊甩在铁轨旁的石子上。
辛师傅不敢再多看一眼,心里叹了口气:“可惜了啊,这么年轻干吗寻死啊?”
二车和司炉也从车里跳了下来。二车冲着前后的车厢叫喊,不许乘客下车。岁数大的司炉在尸体旁双手合十,不停念着阿弥陀佛。
辛师傅叫车里的乘务员把车门都看好,安抚住乘客。他支二车去不远处的封浜村找保长,由保长带人来收拾残局。等了一会儿不见人来,又想到家人还在等自己回家,辛师傅有些待不住了。
他对司炉说:“要不,我们一起把尸体挪开吧?”
他和司炉一起把尸体抬到了铁轨边的空地上。整个过程中,他都紧紧闭着眼睛,屏住呼吸,不敢去想手上抬的东西是什么。
放下尸体后,辛师傅放眼望去。乡间的铁轨边,万籁俱寂。周围没有其他人,只有两三栋孤零零的残破的空房子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灌木和草丛中不时传来虫鸣声。
不知道是不是大雾的缘故,今晚的夜色看起来比往常更为凄凉。
第02章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
日本人投降一年了。
一把锋利的刀片从下颚向面颊游走,在白色肥皂泡沫中间推开一条清晰的道路,斩断了青色胡楂。
王克飞仰面躺在理发厅的皮椅上,十指交叉搁在自己的肚子上,紧紧闭着眼睛。他正想象着待会儿要去观看的上海小姐选美泳装比赛。
不知道她穿上泳装会是什么样子呢?
“出去,快滚出去!”突然的喊叫惊醒了他。
理发师傅停下了手中的刀片,转身向门口望去。王克飞也睁开眼睛,从前面的镜子里打量身后发生的一切。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刚刚闯进店里。他把竹篓放在地上,朝店老板呜咽道:“求您了啊老板!把我的孙女领回家吧。她中暑了,一天没吃没喝,跟着我是死路一条啊!”
竹篓里露出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的脑袋,她紧紧闭着眼睛,面色煞白。
“去,去,去!谁让你进来的?快滚出去!”店老板扯着喉咙喊道。
“要卖女儿来错地方咯,赶紧去对面吧。”另一个来理发的客人揶揄道。
有伙计发出不合时宜的笑声。
街对面是一家当铺。
老头和他的竹篓女孩被撵了出去。
理发师继续替王克飞刮胡子。绿色的铁质摇头电扇努力地朝他们吹着风,只是这风吹在身上还是热的。
今年江淮平原连遭暴雨,运河决堤,瘟疫肆虐。洪灾殃及三百万人,数十万难民拥入上海。在理发店的玻璃橱窗外,炎炎烈日下挤满了衣着破旧、瘦骨嶙峋的难民。
这些人要吃要穿,要有地方睡觉。有人卖儿卖女,有人偷抢拐骗,有人传播瘟疫,也有人到商家门口吵扰闹事。各种治安事件层出不穷。
自从6月以来,身为上海黄浦警局刑侦科科长的王克飞就没得过空闲,指挥手下的人到处维持治安。优先保护的是政府机关、政商要人的宅子。但灾民的事也不能不管,抓捕小偷、维持秩序,甚至是搬运倒毙的尸体之类琐碎的活儿,他们也得跟着一块干。
理发师用温热的湿毛巾替王克飞擦干净下巴。
理发椅被扶直后,王克飞缓缓睁开眼睛,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一条白布围在他的脖子上,让他像一个无助的婴儿。他皮肤黝黑,面颊憔悴,眼睛里有几缕血丝。幸好头发刚刚被理短,鬓角整洁,显得精神了一些。
尽管最近忙得不可开交,昨天上午,王克飞还是被叫去观摩了一次枪毙。
枪毙的是苏北难民救济协会工作队的三个人。政府叫他们监督赈灾款的发放,结果每个人却都侵吞了几十万到几百万的款项。正是赈灾和内战的重要关头,上头震怒,下令要严惩。不仅要枪毙,市政府还要求各个部门的中高层官员都要到现场观看。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行刑的那一天,天气尤其热,刑场上连棵树都没有。王克飞和同僚们一个个穿着正装,在烈日底下汗流浃背地站着,心里盼着赶紧毙了好去阴凉里喝汽水。
整场枪毙,王克飞一点都没有被触动。他只是觉得被枪毙的这几个人蠢得要命。因为他们犯了从政的大忌:
监守自盗。
捞钱,可以,但千万别把手伸向自己管的钱。王克飞也拿过钱,但他拿的是需要找他办事的人的钱。如果上级要他保管什么东西,他一定稳稳妥妥地保管好,一点差错不会有。
这是官场的生存之道。
小时候,母亲常对王克飞说:“你吃饭的时候,要想想这碗饭是谁给你的。”
自从当上了上海黄浦警局刑侦科科长,王克飞经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给他这碗饭的人,不是行政委员,也不是黄浦警局的周局长,而是一个在上海说话更管用的人——青帮头目杜月笙。
一年前日本人投降,国民政府收复失地,原沦陷区空出来大批的职位,政府内人人都想找个门路往上爬。王克飞庆幸自己在一片混乱之中得到内行人的指点,走了杜先生的门路。不出半个月的工夫,行伍出身的王克飞便捞到了上海黄浦警局刑侦科科长这个职位。
王克飞清楚自己这碗饭是谁给的,也知道自己行事要格外小心。
可是,他没有发觉,自己也不知不觉走在了监守自盗的路上。
第03章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出书版) 第1节
同类推荐:
我和她的死亡游戏、
末世重生:我的酒店物资无穷尽、
从雄兵连开始骇入无限、
MACHINE、
开局一把刀、
藏地追踪、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十宗罪(前传+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