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监国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
太极殿鸦雀无声。
群臣肃然。
“监国”的意思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是“国家”。
皇帝外出时,谁监国,谁就是处理内政国事的实质一把手。
其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因此,“监国”一词往往与另一个词搭配使用,那便是“太子”。
除了太子,皇帝能放心把国家内政交到谁手里,哪怕只有短短几个月?
除了太子,谁能有监国的这份权力和殊荣?
所以,李世民陛下几乎是在向群臣明示了。
翻译一下就是:
“朕觉得李明这个小伙子不错,以后他来当你们的老大,谁赞成谁反对?”
几乎没有人敢当面蹦出来,当这个跳梁小丑。
就算铁杆明黑们也是如此。
考虑到李明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在长安民间的巨大声量。
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名字“永垂史册”,成为“螳臂当车”的同义词。
更何况,李明这货心眼小,下手黑,谁也不想当面触他霉头。
要反对,也得是在私底下使绊子,或者暗戳戳地做皇帝陛下的思想工作。
我反对!……长孙无忌很想当一秒钟的英雄。
和其他可以左右横跳的大臣不一样。
长孙无忌和嫡子们的血缘关系注定了,他必须要和李明斗到底。
加上之前他下手重了亿点,和李明之间产生了亿点小误会。
比如包围立德殿、几乎把李明一刀剁了、差点把李明送给一个死人当儿子、试图让李明在第一次去辽东的路上遭遇“意外”,等等。
实话实说,要不是优柔寡断的太子拦着,长孙无忌至少有两三次杀死李明的机会。
如今风水轮流转,逼得长孙无忌不得不换位思考一番。
如果他落在宽宏大量、绝不记仇的李明手里,有可能落得什么好下场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大概率先被封个无实权的三公,然后扣个造反的帽子,一脚踢去儋州,在路上不明不白地“暴病”而亡吧。
“臣……”
然而刚一开口,长孙无忌突然发现,自己很难在这个太极殿上公然反对。
刚才他之所以敢挑头开除李明的职位。
一是因为皇帝没表态;二是他错估了李明对群臣的魅惑力;三是钱荒结束,撸掉职位顺理成章。
而现在,三个理由都没了。
在大朝会上,当面和皇帝陛下、以及李明殿下顶牛,这份量,连他也得考虑考虑。
没事,不着急。
陛下现在还春秋鼎盛、身体壮健。
时间一长,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尤其是在有玄武门传统的大唐。
长孙无忌最后决定,暂避锋芒,姑且让李明先下一城。
储君之位既没有正式官宣,李承乾仍是名义太子,而且就算官宣了,不到最后一刻也仍有变数。
就算先让李明监国,又能如何了?
而在其他人眼里,连头号明黑都哑火了,那他们就更没有做出头椽子的理由了。
所以,在最初的一瞬间,太极殿陷入了令人难堪的寂静之中。
在场所有人、不论立场,都在努力消化陛下此举的深意,思考自己接下来的方针。
“臣等,遵旨~”
房玄龄率先打破沉寂。
十四奸党立刻集体跟进,山呼陛下英明。
大势已成,十四子监国一事,就这么愉快地定了。
对李明一党来说,这是里程碑式的胜利;而对明黑来说,李明实际监国以后,才是挑战他的最好时机。
双方的拉锯仍在继续。
“我持保留意见。”李明同学主动举手:
“能不能推迟几个月,等我坐镇辽东处理完高句丽,再让我来监这个国……”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陛下直接无视之,愉快地宣布退朝。
群臣散去,唯有房玄龄还坐在原位。
老房既没有动弹,也没有什么悄悄话要向二圣转达,只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板。
“相公,您身体不适吗?”清场的宦官有些尴尬地候在房玄龄身边,赶也不是,不赶也不是。
李明从小龙榻上蹦了下来,拍拍酸麻的腿,溜达到老师的身边。
“相父,有什么锦囊妙计要传给寡人吗?”
听得这一贯臭屁的语气,房玄龄这才如梦方醒,紧紧握住李明的双手,昏黄的老眼有光亮闪烁。
去年种下的种子,没想到今年几乎瓜熟蒂落。
老臣百感交集。
“老师,学生恳请赐教。”李明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
房玄龄嘴唇翕动,强忍着翻江倒海的感情,声音有些颤抖:
“殿下英明神武,老臣没有别的能教您的了。
“只是有一言,请殿下时刻牢记。
“治大国如烹小鲜。”
…………
看着老臣步履蹒跚的背影,李明也不免有些感慨,又有点挠头。
“呵,玄龄公看你还是很准的,对你的告诫与朕有异曲同工之妙。”全程旁观的李世民同学有些得意地说:
“你就是太年轻气盛。若治理一城一池,这是优点,快刀斩乱麻。可治理一国,就必须更沉稳一些。”
“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李明回怼了一句,看见老爹慢慢握紧的拳头,一秒认怂:
“我开玩笑的,我一定牢记父皇和老师的教诲,耐心谨慎。”
李世民看着儿子四处躲闪的眼神,还是不够放心,千叮咛万嘱咐:
“我出征的这段时日里,你就是我的大后方,千万要稳着点来。
“别等我回来一看,大唐被你搞得狼烟四起,更别打仗打一半,后勤给我玩断了。”
像极了把自己珍藏的手办借给邻居家小孩玩的老宅男。
李明郑重地点头:
“我会哒。”
李世民确认过小李的眼神,这才放下心来,正式提起一直横亘在他心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起案子你查得怎么样了?”
“哪起案子?”李明下意识问。
他手里积压的悬案可太多了。
九成宫案、平州假传急报案、张亮勾连皇子案、李明遇刺案、李明在皇宫杀人案……
可以说,从第一章到第二百多章,名侦探李明实际上连一起案子都没有真正彻底破获。
真正的幕后黑手依然逍遥法外。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造成这次钱荒的罪魁祸首。”李世民的表情逐渐严肃:
“是谁一下子囤积这么多铜铁,导致我国差点无铜钱可用?”
完整经历过一次经济危机以后,李世民也算是经济学半入门了。
哈耶克的大手可以放大市场扰动,当铜铁出现紧缺时,驱使民间跟着囤积。
问题是,最初的供应扰动来自哪里?
是谁一下子把大批量铜铁藏起来了,或者运走了?
如今经济危机本体解决,他就有时间精力追本溯源,查查这问题的源头了。
尤其是,铁这玩意儿还特别敏感。
属于战略物资。
就算违背市场经济自由贸易,朝廷也要用有形的大手,阻止其流入外国(辽东对高句丽的倾销除外)。
如果铁器成品流入草原,流入薛延陀,被当地的“兽人科技”加工成盔甲。
尽管远不如唐甲的轻便结实,但和肉身硬抗箭头相比,也足够给唐军造成麻烦了。
这也是有大臣举报李道宗、契苾何力叛变的理由之一。
他们担心大唐国内有人里应外合,向草原输出铁器。
“我主政的第一时间,就命令各州府和各官营矿场,严查铜铁出境。”李明回答道。
李世民回忆了一下,在当时长长的任务列表中,确实有这一项。
“结果如何?查出来什么了么?”李世民追问。
“嗯……一言难尽。”李明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
李世民眉头一皱:
“查出来就查出来,没查出就没查出,怎么叫一言难尽了?”
“怎么说呢……”李明挠着脑袋:
“查出来了,但好像又没有完全查出来。”
他便将这几个月的调查结果和发现一一道来。
各州县卡是设了,也确实抓住了不少向城外或者矿外运输铜铁的……嗯,搬运工。
是的,只抓住了搬运工。
那些人的职责,就是把金属矿从南方的甲州,运到北方的乙州。
然后由另一伙搬运工,再将这批货运到更北的丙州。
就这样一路向北~一直运到云州、朔州、夏州、灵州等毗邻沙漠的帝国北疆。
“然后呢?”李世民追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查不到了。”李明叹气。
李世民切了一声:
“无能。”
李明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无什么能!……边疆的州县,我管得过来嘛!”
虽然大唐是有出口管制的,严禁铁器出国。
但在边疆地区,有的是国际贸易免税专员。
他们替哈耶克扮演了无形大手的角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说人话就是,走私。
而大唐说实话也不太管得住。别说大唐。
就算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阿公有了竹蜻蜓,也很难拦住大飞的走私猪脚啊。
“你就嘴硬吧。”李世民嘴上臭他,心里却还是佩服李明的办案能力的。
别看李明的寥寥几句。
能在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传一封信得十天半个月的农业社会。
要弄清楚跨州县、跨南北的走私链路。
这本身就是一件极耗时耗力、又极需要央地协调的苦差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走私的发起人也是狡猾得很。
从全国各地,蚂蚁搬家似的向北方运送货物,提高了作案的隐蔽性。
同时,又人为增加中间环节,不让同一伙人一竿子插到底,从源头运到目的地。
这更是大大增加了查办的难度和耗时。
“那些脚夫审出了些什么吗?”李世民追问。
李明摇头:
“他们什么也不知道,都是第一次受雇干这事儿的。”
李世民一惊:
“所有脚夫,全部都是?”
“全部都是。”李明点头。
嘶……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觉得此事并不简单。
首先排除幕后黑手第一次开张就被朝廷截获。
因为铜铁已经事实上形成紧缺了。
也就是说,幕后黑手干这走私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回想起来,半年前李明从辽东回长安、途径幽州时,看见的那些向北运输铁矿的驴车队伍,大概率就是走私案的一个环节。
然而这次截获的脚夫,无一例外,全是头一回接这单生意。
这些脚夫遍布全国,基本可以排除串供的可能性。
这说明什么?
说明幕后黑手从不重复雇佣同一个脚夫,以防走漏风声。
对方非常谨慎,不是一般货色啊……
“这么多铁器,就这么消失在漠南了?”李世民神色凝重。
考虑到最糟糕的情况,如果这些铁器被打造成初级铠甲,并落入薛延陀手里。
那他必须要对自己的北伐战略做大调整了。
“这就是其中一个疑点。”李明说道:
“这次截获的走私物品,没有一件成品铁器、或刀剑甲片,而全部都是铁矿石。
“顶多是经过初步研磨的矿石,并没有经过冶炼提取。”
“真的?!”李世民有惊无险地松了口气。
草原部落并没有金属冶炼的能力。
就算点亮了这个科技,在草原大漠也找不到木炭燃料,将矿石加热到熔点。
所以,这些矿石就算真的落入游牧民族手中,也和普通石头没什么区别。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那是谁在走私这批矿石?走私的目的是什么?”李世民有些纳闷。
如果说,这些原矿被运到扬州、泉州这种海运大港。
通过海路走私至波斯、大食、倭或新罗百济这些有铁矿冶炼能力的国家。
还则罢了。
可你走陆路,一路搬运到大漠草原……
图什么呢?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还有一个疑点呢?”李世民听出了李明话里有话。
“第二个最大的疑点就是,如我刚才所说。”
一回想起这诡异的情况,连李明也忍不住皱起了眉毛:
“截获的走私物品全是铁矿石,没有铜。”
李世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什么铜都没有,不论是铜矿石、铜器,还是铜钱。”李明一字一句地说道。
李世民几乎立刻追问:
“那这次的铜短缺是怎么回事?铜去哪儿了?!”
铜产量和用量都没有出现什么波动,而市场上却出现了铜短缺。
甚至都直接把以铜钱为法定货币的大唐给干到通货紧缩了。
可走私的只有铁,并没有发现铜的去向。
朕的铜呢?那么大一批炼好的铜呢?
总不会凭空消失吧?
“两种可能。”李明一一道来:
“一种可能是,走私的确实只有铁,铜被奸商恶意囤积窖藏起来了,两件事是独立的,只是恰好同时发生。”
李世民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哪有这么多巧合?”
“我也这么觉得,所以还有一种可能。”
李明说道:
“那就是,此次走私案的主谋及时收手,不再走私铜了,所以没被发现;或者说,走私铜的路线更隐蔽,截至目前都还没有被暴露。”
李世民品味了一番,道:
“我觉得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
“主谋如此狡猾,很有可能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手段。”
狡猾……
这谨慎而又狡猾的作案手法,莫名让李明想起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九成宫事件的幕后黑手、同时也是其他各起迷案的疑似主谋。
他没有直接证据。
但对方搞出了波及全国的大动作,同时又干净利落、不留手尾。
这本身就是一条证据……
“我不在的这段日子里,你把这起案子也好好查查。”
李世民勉励地拍拍李明的肩膀:
“不论是囤货的奸商也好、支援游牧的内鬼也罢,一定要把这败坏江山社稷的败类揪出来!”
李明郑重地点头。
关于此案,他心里倒是有一条破题的思路。
前几起案子中,齐王李祐被推到了前台。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能将那位肌肉发达的老哥定罪。
但这次是否可以改换思路,直接以李祐为突破口,先查他?
如果这位老哥也参与了走私……
那信息量就要爆炸了!
…………
“所以,麻烦你去齐州一趟,以婢女的身份混入齐王府,替我监视齐王李祐的一举一动,有任何异动都及时向我汇报。
“尤其是涉及走私、九成宫或辽东的蛛丝马迹,事无巨细,都要记录并立即向长安报告。
“明白了吗?”
长安报社,肃反委员会的密室里。
李明郑重地将这次潜伏任务,交给了胡三娘。
没有人比她更懂潜伏。
存在感够低,又有在宫中当过宫女的大厂工作经历。
混入齐王府易如反掌。
“诶?可我还是想进宫诶,我太想进步了……”胡三娘有点不乐意。
“破案之后给你涨工资。”
李明祭出老李家祖传的画大饼技能,总算让手下的头号杀手心甘情愿地踏上了去齐州的路。
“至于你们在长安——”
李明转向了来俊臣、狄仁杰,以及他俩手下的特务们。
“继续查案。走私案、刺杀案、九成宫案,一件不落。”
“是。”肃反委员会的成员们个个斗志昂扬。
以前他们做事查案还畏手畏脚的,生怕触犯法令,被逮进去捞不出来。
现在,靠山明哥成了半个皇帝,他们还有什么顾虑?
查就完了!
“嘿……嘿,明爷。”来俊臣还是改不掉那一身猥琐的气质,弓着背靠了过来。
李明忍住呼他一脸的冲动:“有何贵干?”
“听说明爷查出长安县令贪污,但被那小子逃了。”
来俊臣的表情越发谄媚:
“这次,能借走私案,把他扳倒吗?”
李乾佑贪污案和你有什么关系……李明也不想多谈那个差点让他遭遇滑铁卢的官油子。
突然,他想起了和来俊臣刚认识时的一个细节——
这小子刚知道李明有点来头,就死缠烂打地向他举报长安县令,想要把父母官拉下马。
什么仇什么怨?
“李乾佑和你八竿子打不着吧,你为什么如此敌视他?他怎么惹你了?”
来俊臣的眼神明显地黯淡下来。
李明还是头一回见这不正经的玩意儿这么肃穆。
“这……说来话长,说来话长。”
来俊臣摇着脑袋走开了,似乎是不想多谈。
看着小老弟颓丧的身影,李明无奈地叹口气,向他喊道:
“只要你觉得有嫌疑,想查就查吧。”
来俊臣登时挺直了腰板,向李明长长一揖,信步离开。
(本章完)
209.第201章 监国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
同类推荐:
黑道大小姐今天也要睡男人(NPH)、
完成色情扮演任务才能通关(出轨,1v1)、
堕瘾(高干)、
退潮【1v1骨科h】、
大小姐(校园SP 1v1)、
悖论H( 续更)、
继兄妹H、
融进夜色里(校园1v1sc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