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132章 太学很牛逼!

第132章 太学很牛逼!

    第132章 太学很牛逼!
    今日刚来,就只是办理了些手续,趁着这会儿,去外面买了些被席用品之类,回去跟阿回交代了事情。
    让阿回有事情去太学找他,随后便回到了太学的宿舍里面。
    苏允刚刚打扫完,便听到下面有说说笑笑的声音传来。
    苏允抬头一看,门口已经多了三四个年轻人,这三个年轻人看到苏允,亦是一怔,随后反应了过来:这是新生来了。
    他们倒是没有太意外,太学这边插班生还是挺多的,毕竟官员子弟多嘛,官员的调动都是比较频繁的,来来去去的。
    官员们对子弟的教育通常还是比较重视的,来了就来带,走了就带走,都要带在身边看着。
    所以太学的人数常年保持在两千多人,但能够在太学稳稳当当读个四五年的却是不多。
    苏允赶紧先自我介绍道:“你们好,在下苏允,乃是新来的学生,以后与大家便是同学了,还请诸位多多关照,是了,在下字居正,大家都叫我居正好了。”
    三个年轻人亦是纷纷自我介绍起来,一个叫冯谦,字冲之,一个叫徐宁,字子安,最后一个叫周登,字子魁。
    苏允听了大家的名与字,倒是听明白了冯谦字冲之,谦冲有礼嘛,徐宁则是安宁,周登之登有登科之意,叫子魁则是期待以魁首登科,都是抱着诸多希望的。
    从这些名字以及风姿来说,这些人大约也都是官宦子弟。
    官宦子弟苏允接触过一些,如同苏轼的儿子苏迈苏过等人,还有章惇的儿子章择等人,性格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基本的素质都是很不错的。
    这三人亦是如此,第一次见面,都算是彬彬有礼,不过接下来他们却是旁敲侧击,问苏允的籍贯,无非是为了搞清楚苏允身后的人是谁。
    当他们听到苏允说来自眉山的时候,立即联想到眉山苏氏以及苏轼兄弟,又联想到去年的乌台诗案,三人的脸色顿时从一开始的热情变得寡淡了些。
    苏允是和等人,自然看得明白这三人的神情,他倒是不甚在意。
    只是一个宿舍的嘛,前世读大学的时候,也不是跟每一个人都关系好,他们心有忌惮,那以后就各管各的便是,正好,自己估计需要潜读一段时间,也正好落个清净。
    他们既然不太愿意跟自己打交道,苏允也不会凑上去,收拾好了床铺,提了袋东西便往教务处那边去。
    苏允寻到李亮,将口袋给了李亮,这会儿正是吃饭时分,公廨里就李亮一人。
    李亮打开一看,顿时连声道:“这怎么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
    苏允笑道:“都是一些家乡带来的土特产,也不值当什么。”
    李亮诧异道:“眉山有海鲜干货么?”
    苏允笑道:“我从黄州带来的。”
    李亮又懵了:“是我知道的那个长江畔的黄州么?”
    苏允笑道:“黄州有南来北往的货船,黄州亦是建了许多的仓库,这些东西从海边运来,也会在黄州存储,存量挺大的。
    所以,说是特产没有问题吧?”
    李亮苦笑道:“行行,不过,这也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苏允笑道:“您帮了我这么多,我还有事情要请教您呢,我怎好空着手来。”
    李亮道:“我是太学学录,引导你们入学本就是分内之事嘛,无需如此,无需如此。”
    李亮将袋子往苏允手上推,苏允却是顺手接过,随手放在李亮公廨桌子之下,李亮有些无奈笑了笑,道:“你说有事情要问我?”
    苏允点头笑道:“李先生这里有我那一斋的课程表么?”
    李亮诧异道:“你没有问你的同学么?”
    苏允笑了笑,李亮顿时明了,安慰道:“你也别在意,你虽是州县来的,但只要才学高,以后他们也得仰望你。”
    他以为苏允是因为州县上来,被汴京本地的子弟给鄙视了,这种事情也不少,每年都有州县来的学生与汴京土著学生骂架或者打架的。
    苏允也不解释,笑道:“麻烦李先生了。”
    李亮摆手,在桌子上寻了一会,拿出一本册子递给了苏允,笑道:“来,这个你拿着。”
    苏允接过一看,封面上写的是太学规三字,心想大约是太学的校规之内,但是翻开一看,却是一份关于太学生学分的讲解。
    苏允顿时有些诧异:宋朝有所谓学分?
    这尼玛也太超前了。
    苏允仔细看了一下里面的细则,果然是学分。
    之前说了,太学里面有外舍内舍上舍,都得成绩好才能够一步一步升上去的,而这成绩便是学分。
    学分自然是要通过考试的,这考试也有区别,一种是私试,乃是太学内部的考试,一种是公试,却是礼部官员主持的。
    而这两种考试都会决定你能否升舍,少一样都不行。
    大约有点后世的日常分以及考试分的意思。
    苏允快速的翻了一遍,这太学的积分制度比较复杂,是一种复合型的积分制。
    整个积分体系由月考(即私试)学分、季度校定、年度校定、年考(公试或上舍试)学分构成。
    而不同的积分情况,决定了学生不同的出路:或直接升舍,或允许补考升舍,或留级,或退学。
    是的,积分若是不够,是要留级退学的。这学分有点复杂,一时半会也看不完,苏允便收了起来。
    这会李亮将一份课程表给到苏允,笑道:“这里有一份,你抄一下吧,这个我也得留着呢。”
    苏允赶紧抄了下来,抄的同时也知道了自己要上什么课程了。
    这上面的主要课程有经义课、策论课、诗赋课,还有法学课,甚至还有体育课,也就是射箭。
    课程排得不算很紧,但也并不轻松,至少要天天往外跑是不可能的。
    若是加上要备考月试、季试、年试等考试,这朝廷每年的这么多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从熙宁年间起,这太学生包括外舍生的食宿全部都有朝廷补贴,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全面的制度收紧,苏允所看的那份太学规上面的日期便是熙宁二年。
    苏允点点头,这般看来,这太学的教学质量应该会挺不错的。
    想来也是应当如此,听说这太学的学官都是饱学鸿儒,甚至有朝廷的官员乃至于翰林学士有时候都被请来这边讲学。
    有些时候还有一些学派也会来太学传学,比如之前的王安石,便曾来这边讲过他的新学。
    “嗯?李先生,这里写的经义斋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别的斋?”
    苏允指了一下课程表上所写:经义斋外舍叁拾捌斋。
    李亮笑道:“太学有“经义”“治事”两斋。
    你所在的经义斋主修经史与学术,所收学生须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
    至于治事斋的学生则主修实务,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
    这一分斋教学法是宋初三先生之一的安定先生在湖州州学当教授时创设的。
    庆历年间,仁祖诏令将其引入太学,这才有你看到的经义以及治事两斋。”
    苏允感觉大开眼界,不走进太学,还真不知道大宋朝的教育竟是这般先进。
    经义斋倒是罢了,但这治事斋却是专业的技术课程啊,都说古代不注重技术,这看起来可不像。
    了解这些,苏允倒是颇有了前世刚上大学时候的兴奋感。
    不过那时候的兴奋大多是源于对大学学姐的期待,而现在却是单纯的一种走进历史中去、见证历史的兴奋感。
    经义斋倒也罢了,但这治事斋,苏允却是有兴趣得多。
    看来得找时间去治事斋那边蹭蹭课,看看他们讲的是什么东西。
    苏允与李亮道:“李先生,其他斋的课程表你有么?”
    李亮一听笑道:“你想去蹭课么,哈,我当年初进太学的时候,亦是想着蹭课多学些东西。
    什么武学、医学、书学、算学、画学,我都想学,可是几次考试不及格之后,我就老老实实只上经义斋的课程了,嘿嘿。
    当然啊,你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挑几样感兴趣的学一学,呐,你自己看,有兴趣的就抄了去便是。”
    李亮递过来一叠课程表,果然上面武学医学算学书学的课程应有尽有。
    好家伙,这些东西有一说一,都是十分专业的东西,每样课程几个老师,这加起来不得几百上千的老师?
    这么多的老师,太学若都是养着的话,这每年金山银山都得填进去啊。
    苏允问出了这个问题,李亮笑道:“哪能养得起那么多的人,除了一些固定的学官以及教授,大部分的讲师都是兼职的,大多都是在朝廷中供职的。
    比如说那医学课程的讲师,有不少都是从太医院那边请来兼职的,太学会提供一些补贴。
    又比如说武学,则是从枢密院啊、三衙啊、兵部中请来的,同样也是给一些津贴就可以了。
    算学多来自三司,书学的可就多了,延请的都是书法闻名的官员,并不局限于那些衙门什么的。”
    听得李亮娓娓道来,苏允算是有了对太学的一个基本了解了,这太学比起后世的清华北大所收受到的支持还大得多。
    清华北大什么的,可能会有一些官员去讲课什么的,但并非常态化。
    但这太学,几乎整个朝廷的官员都是他们的师资力量,只要他们开了课,就能够找到相应的人来执教,就问你牛不牛逼?
    这就怪不得许多进士出身官员的子弟都要来这里就读了,除了这里是进士出身之外的另一条当官的途径,以及同学这个资源外。
    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在这里可以结识很多来自朝廷的官员为老师,这样扩大人脉的机会去哪里找?
    有意思。
    苏允对太学的了解越多,便越是感兴趣起来。
    就用两个字来总结太学,那就是牛逼!
    从李亮的介绍以及课程之中可以看出,太学未必培养出来多少宰执,但一定培养出来许多大宋朝急需的技术人才。
    比如说军事人才、医学人才、水利专家、农业专家等等,这些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而这些水利专家、农业专家等,乃是属于各州县最需要人才,这是大宋朝的骨干!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黑道大小姐今天也要睡男人(NPH)完成色情扮演任务才能通关(出轨,1v1)堕瘾(高干)退潮【1v1骨科h】大小姐(校园SP 1v1)悖论H( 续更)继兄妹H融进夜色里(校园1v1sc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