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卷三 王佐
“臣正是荀彧。”
不卑不亢。
“朕记得,你曾经被名士何颙评为‘王佐之才’?”
“不过些喜好月旦评的清谈之士,所言不得当真。”
刘协见荀彧一直淡定自若,终于询问对方一个难题——
“朕听闻曹操在见到你的时候,将你称作“吾之子房”?”
“你又有“王佐”的名声,又有将你当做“子房”的主公,你为何还要前来关中?”
说着,刘协还堵死了荀彧的退路——
“可千万别说是为了你的侄子荀攸。”
“朝廷在年前就命你将宗族迁来,可直到现在你才姗姗来迟,可见你并非是为了自己的侄子着想。”
“既然如此,你又为何愿意来到关中呢?”
荀彧回头看了眼荀攸,深吸一口气——
“陛下,臣此前,确实想过不顾侄儿死活,拒绝朝廷的诏令!”
荀攸面色如常,仿佛荀彧说的不是自己一般。
“至于为什么来到关中,陛下方才不是已经自己说明了吗?”
“既然世人称我荀彧有‘王佐之才’,那我自当前来辅佐王上。”
“至于曹公的称赞,其实是稍稍有些夸大,臣并不认为自己的才干能够与留侯媲美。”
“曹公虽有英雄气,却终究没有为王的资质,故此,臣自应来到关中,辅佐尊上!”
刘协的校考显然没有完毕。
“方才贾令君与朕说了关中之政,文若可对其有所异议?”
荀彧这时才知道,方才刘协让贾诩先说关中民生之事,还有考验他的意思。
好在荀彧并非庸才,方才贾诩在言说时,他都仔仔细细听了进去。
“臣有异议!”
不但听了进去,而且直接就敢辩驳,丝毫没有新人的畏惧与不适。
“朝廷之政,尚有弊端!”
“其一,便是均田之策。”
“均田虽为仁政,却因为涉及到朝廷每一寸土地,每一名士卒。故此需要仔细核实的地方不可谓不繁多。”
“就比如虽然都分田二十亩,可这二十亩田所在何处?是好是坏?都语焉不详。即便都是良田,也有具体的差异,若是种植麦、粟,和种植桑、枣的长势不一,那又该如何裁决?”
“兴许写在公文上的不过是一个字罢了。但是这一个字落到百姓身上,却是千钧沉的担子!既然朝廷决意施行新政,就该做到尽善尽美,与民更始!而不是模棱两可,敷衍了事!”
荀彧的指责不无道理。
虽然尚书台在均田时已经足够仔细,但因为时间紧迫,终究还是有很多错漏之处。
这错漏,对于尚书台来说,可能只是公文中的一点笔墨,可压在百姓身上,却可能将他的脊梁彻底压垮。
要是在新政上模棱两可、敷衍了事,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那还真不如不去施行新政!
“朕记下了,还有呢?”
“其二,便是水利之恶!”
“既然朝廷去年就知道会有灾情发生,那做出的防范手段未免有些太过肤浅!”
“若是能在去年多往渭水南部开凿运河,甚至直接扩大昆明池,完全能再储蓄些雨水,不让其白白流到大河中去!”
旱灾之前,关中可是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暴雨的。
若是在那个时候组织百姓扩充昆明池,或者在渭水南岸,临近终南山的地方多挖几条运河,完全可以储蓄一些雨水,让百姓不至于这般捉襟见肘。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贾诩。
当时已经轮到贾诩主政,所以顺着荀彧的话深挖下去,还真像是在找贾诩的茬。
荀彧也意识到这一点,朝着贾诩躬身道歉:“下官并非指责贾令君,只是就事论事。”
贾诩当然也明白这一点,而且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羞耻的地方。
不要忘了。
他贾诩在被天子挖来当尚书令前,可是一个领兵的校尉!
武将治国,治成了今天这个地步,还能要求他贾诩做的有多么完美?
荀彧的话还没说完。
他当然不是为了找茬而找茬。
说出错漏,不过是为了补救。
“今年关中雨水一样不多,朝廷自当未雨绸缪,赶紧从终南山一带开垦运河,引水浇灌渭水南岸郡县的土地,应对今年关中旱情!”
刘协点头,表示默认。
“其三!”
说完了政令、民生上的弊端,荀彧又将矛头指向人事——
“如今政务皆出自尚书台,九卿已经名存实亡!”
“可偏偏,九卿各部还存在着大量尸位素餐的朝官,每月需要朝廷耗费大量钱粮供养!”
“如今关中粮食匮乏,臣请求朝廷能够设立考核制度。若是朝官有真才实学,自当引入尚书台中处理政务!可若是没有学问,就应当降其食俸,避免朝廷内耗过重!”
……
尚书台同僚都用极为钦佩的眼神看向荀彧。
不愧是“王佐之才”啊!
是真的勇猛!
刚进尚书台,就敢上书天子对那群朝官动刀……
而刘协听得亦是微微一怔。
若不是荀彧说出来,只怕他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三公九卿,还有其他一系列乱七八糟的部门都占据着大量的官吏名额。反倒是真正掌管政务的尚书台,不过就这么几个尚书郎在忙碌。
让百分之十的官吏,去做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属实是有些不太人道。
可是……
那些朝官,也不是乱设的。
哪怕是吉祥物,那也是相当重要的吉祥物!
三公九卿自不必多说。
还有一些郎官、侍郎,都是给权贵子弟留的门路。
如今杨彪那些朝官好不容易和朝廷团结一致,若是贸然清理,只怕……
不过刘协很快就反应过来,然后用惊喜的眼神看向荀彧。
怕个锤子!
现在的大汉,可不是在雒阳时的那个大汉。
只要董卓在,难道还怕那些人闹事不成?
而荀彧此刻心中显然也有和刘协一样的想法。
从他接触关中政务的那一刻,他就发现了关中政务和关东政务最大的一个不同——
没有掣肘!
对!
没有掣肘!
要是荀彧在曹操麾下处理政务,他要考量的东西会非常之多!
其中最严重,也最复杂的,就是处理各地士族与官府势力的争端。
而颍川、陈留那一带,又是最为士族势力极重的地方。
若非荀彧擅长长袖善舞,能够在鸡蛋上跳舞,怕是极难为曹操打造好那么一块根据地。
但关中就不同了。
关中士族想要与朝廷争利?
难道是嫌弃董卓提不动刀了吗?
在关东无限猖狂的士族,在关中却好似成了一个小可怜。
看看关东士族是怎么对抗官府势力的?
养寇自重!
勾结外敌!
正面角力!
再看看关中士族……
哪怕是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也只能将“沉默”、“装死”当做自己唯一的武器……
如果荀彧现在还站在关东士族的角度上,大概率会对关中士族充满了鄙夷,嫌弃他们不敢如自己一般反抗。
可当荀彧站在朝廷的角度上,那就完全不同了!
关中简直就是一块圣地!
一个被董卓用鲜血和暴虐清洗的干干净净的圣地!
而在这种圣地上,朝廷竟然只做出了那样的成绩?
本来荀彧觉得朝廷能够颁布均田、府兵那样的制度,已经称的上一句善政。
但在真正了解到关中的情况后,荀彧却对朝廷的执政能力充满了鄙视……
倘若由自己执政,那关中如今必然又是另一幅模样!
贾诩,当真不善政啊!
……
如果是别人说贾诩不善政,刘协肯定会极力维护贾诩。
但如果说这话的人是荀彧,刘协就只能想着事后如何好好安慰贾诩……
贾诩毕竟擅长谋略。
看看另一位擅长谋略的荀攸就知道,贾诩的政务能力已经相当出色。
可惜站在他对面的是荀彧,是除了那个摇着羽扇的怪物之外,当世政务水平最高的人,并且没有之一。
“善。”
刘协甚是喜悦。
荀彧这样的治国大才,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稀罕物。
尚书台有荀彧在,那朕便更加放心了。
想到这,刘协嘴角露出笑容。
不过在看到贾诩嘴角也露出相同的笑容时,刘协顿时不满的咳嗽起来。
“文和不要以为自己没事情可做!”
“太师已经自愿答应捐赠千金救济百姓,你尽快去郿坞将这些钱粮拉出来,不要拖延。”
刘协心中默默补上一句——
拖延的久了,朕怕太师反悔。
而贾诩则是注意到了刘协用的字眼。
“陛下,太师果真是‘自愿’捐赠的吗?”
“千真万确!”
刘协表情严肃。
“不过朕也与太师说了,要是他自愿捐赠的话,关中百姓就会为他建立生祠祭拜。此事也一并交给文和了,文和可不要让太师失望!”
贾诩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虽然方才他不在陛下和太师身边,却也能够脑补出当时的场面。
荀彧则有些莫名其妙。
天子、董卓、贾诩……
这君臣之间的关系,貌似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复杂!
现在看来,天子倒是真如传说中的一般英明神武,相处起来并无太多压力。
可董卓呢?那个传闻中残暴无比的太师董卓?
自己,又该用何面目,去应对他?
(本章完)
第144章 卷三 王佐
同类推荐:
黑道大小姐今天也要睡男人(NPH)、
完成色情扮演任务才能通关(出轨,1v1)、
堕瘾(高干)、
退潮【1v1骨科h】、
大小姐(校园SP 1v1)、
继兄妹H、
融进夜色里(校园1v1sc高h)、
隐秘 (公媳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