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第398章 卷六 三省六部!

第398章 卷六 三省六部!

    第398章 卷六 三省六部!
    “有些事情现在就要定下个章程,等到建安六年的大朝会颁布。”
    宣室殿内。
    天子经过几日的休养精神了几分。
    在其下方,便是贾诩、荀彧、荀攸、钟繇等的朝廷重臣。
    “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改革官制。”
    天子桌案上堆积着大量的公文。
    “尚书台如今已经臃肿到了极致,而且职权不明,光摆在这里的就有好几起险些酿成大祸的“蠢事”,所以现在务必就要开始个章程,争取让新的官制在建安六年内运转妥当。”
    贾诩、荀彧两名尚书台主事的官员无比赞同!
    如果说之前仅有雍、凉、益、荆之地,尚书台还能凭借着他二人超强的个人能力运转。那现在尚书台的复杂情况,就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的掌控范围。
    现在的尚书台,已经远远不是塞进去几个天才进去就能维护运转的。
    想要让尚书台不崩溃,建立体制已经是成为了当下朝廷最要紧的事情。
    “朕之前就和尚书台通过书信,告知你们大概的章程。今日便是将这章程公之于众的时候。”
    刘协将一份公文传递到贾诩、荀彧二人面前。
    “这便是,朕想出来改革官制的法子!”
    二人接过公文,只见其开头便是四个大字——
    “三省六部?”
    省,与“眚”字同源,意为用眼睛视察草木的生长。
    之后,又引申为“察视”之意,代表着皇宫中的禁地。
    所以二人一看,便知道这“三省”大致就是权力中枢的三个部门。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中书”之名,首诞生于先汉。乃是归属于内廷宦官机构,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其主官称中书令……而鼎鼎大名的太史公司马迁便是历史上第一位担任中书令的人。
    “门下”之名,虽没有听过,但一想到“黄门侍郎”、“侍中”之职便知道,这必然是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的职务。
    如此,单单通过名讳,便知晓了这“三省”具体的职责——
    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敕。
    门下省审核复奏,谏言查漏。
    尚书省颁发执行,落实六部。
    如果中书省所拟诏敕有失当之处,门下省有权予以封驳,要求重拟。对于各部门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认可后,方准送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如认为有不妥之处,可驳回修改。
    如此一来,其实就是将决策、审核和执行的三种权力分散开来,起到职责分明并且互相监督的作用。
    至于六部,则无外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并各设尚书、侍郎,执行政令。
    “嘶,这制度……”
    明确!
    简洁!
    合理!
    虽然看上去十分新颖,但其实还是能够看到后汉两百年传承的影子,并非是无水之萍,没有依据。
    无论是三省的设立还是六部的划分,其实统统都是有迹可循,并没有直接天马行空的脱离现有的框架!
    这样的传承,毫无疑问会让朝廷的官吏对于这套制度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同时也会让改革官制的影响变到最小。
    贾诩、荀彧看完之后,又传阅给其他人去看天子这公文。
    “如此制度,确实要比尚书台和三公九卿挤在一起搅成一团乱麻来的强。”
    如今宣室殿的几人,都是自己亲自干过活、执过政的。
    面对这般条理清楚的制度,他们完全没有进行反驳的必要。
    但是……
    改革官制,从来没有嘴上说说那么容易。
    “改革”的本质,其实就是权力的重新分配。
    即便是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好制度,那它也绝对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尤其是三省六部一出,那大汉传承了四百年的三公九卿制度,怕是要彻底作古!
    荀彧当即担心的上奏:“陛下,其实九卿之前还是有不少的实权职责,若是将其全部废除,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吧?”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三公九卿制度即便已经被尚书台欺负的挤到角落里边了,但不可否认,三公九卿制度依然是大汉帝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可能直接拿刀子将它们一刀切掉了事。
    若是不能解决妥当,只怕三公九卿中,还是会有事端发生。
    “文若说的,朕都想到了。”
    刘协再度将一份公文拿出交给荀彧。
    “除了三公九卿之外,朕还打算设立九司五监。”“九司,即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
    “五监,即国子、少府、将作、都水、军器。”
    “九司便是由九卿演化,但从此不再参与政务,只是行其职务而已。”
    九卿,天子并不打算裁撤,而是将其下沉为事务部门。
    这样一来,虽然是将其权柄大削,但却保留了其的“编制”,让其继续运行自己的职责。
    荀彧没想到天子已经将九卿的位置安置妥当,当即点头。
    不过还有最麻烦的一件事——
    三公!
    后汉三公,贵不可言!
    不光是因为其本身就拥有开府的权柄,更是因为三公率领九卿,其本身的地位就和天子将要设置的“三省”制度相差无几,乃是中央中枢的代言人!
    加上后汉“谶纬之说”还有“天人感应”的流行,三公自身其实还带有一部分的神权职责,恐怕不该如九卿这样的部门一并草率处理。
    “这其实就是朕真正想与你们商议的。”
    三公九卿,问题常常不在九卿,而在三公。
    三公之位的罢黜,已经远远超越了政治层面,转而是来到了学术,甚至是思想的方面。
    若是官方不给一套合理的说辞,只怕会在民间掀起暴动甚至于是暴乱!
    宣室殿中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是不知道如何开口。
    三公就好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若是不好好解决,背后的反噬足以将他们中任意一人的名声彻底臭掉。
    名声臭掉是小,若是阻挠了三省六部的改制却是大。
    眼见宣室殿中陷入寂静,刘协习惯性的喊了一句:“德祖。”
    “陛下莫不是忘记了?德祖自回来之后便得了重疾,一直告假在家。”
    司马懿此刻上前来提醒刘协,刘协这才想到似乎是有这么一回事。
    听杨修说,是自己那日返回长安时冲撞了什么东西,出了一身冷汗,所以才得了重病……
    “那算了。”
    “刚好仲达你与宗伯还算熟悉,你在散会之后,便将消息带给他,问问他是什么看。”
    如今的三公。
    太尉杨彪、司空刘表、司徒田丰。
    关中代表、荆州(中原)代表、河北代表。
    田丰那里刘协是不会去的,如此便只有杨彪和刘表适合询问此事。
    “宗伯一向学究惊人,又曾在荆州主政一方,他的学识应当能够为朕解惑,为朝廷寻个法子。”
    “不过杨彪那里你也要去一趟,告诉他不要装死。朕之前记得他提过一嘴,说是关西经学被关东经学压制久矣!他若是继续这样不作为,关西经学怕是真的要被关东经学给弄死了!”
    “喏。”
    如今有以诸葛亮、庞统为首的荆州士子在大汉朝廷上逐渐活跃,又有文聘、黄忠这样的荆州将领锋芒毕露,都展示了朝廷对荆州官吏的信任,所以刘表大可不用再为那些荆州官吏站台。
    况且刘表本身就志不在此,三公官制修改与否,对他其实没有任何影响。
    让刘表出面在舆论上去解决此事,大概便是最合理的事情。
    “距离大朝会还有一阵子。”
    “可以将三省六部制度的消息透露出去些,让官吏也好,百姓也好,全都是心里有个底。一方面要让他们在真正施行的时候不会太过慌乱,另一方面也是方便有人能够上书陈述利弊,经过多方考虑之后再去调整、修改。”
    改革官制,不是天子在宣室殿中召开个会议,和那么几个人商议一番就能决定的事情。
    官府机构的运转,职权的划分,还有民间的舆论、官员在其中的扯皮……这都是朝廷要面对的事情。
    今日不过是先商议一个草案,然后去慢慢试探,去慢慢理清大汉官制的细则。
    “喏。”
    众人应允,便按照天子的意思,将“三省六部制”放出,试探各方反应……
    轩然大波!
    这套脱胎于尚书台,却又与尚书台制度迥然不同的制度在尚书台官吏中瞬间引爆!
    “陛下是当真不让我们过个好年啊!”
    “……”
    尚书台的几名主曹尚书都是纷纷赶往荀彧处打探消息,希望能够掌握先机。
    几名九卿联合上书,以为天子废除九卿制度,改为“九司”实有不妥,请求天子慎重考虑。
    即便是军方也被惊动,惹得牛辅、董承上书询问天子此次的改制有没有牵连到军队……
    刘协不厌其烦的翻看着这些官吏上书的公文,都一一写上批注留在旁边,全然当做征求的意见。
    可在翻到京兆尹张既的公文时,刘协却忍不住停了下来。
    “张既,这人朕倒是还算有印象。”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黑道大小姐今天也要睡男人(NPH)完成色情扮演任务才能通关(出轨,1v1)堕瘾(高干)退潮【1v1骨科h】大小姐(校园SP 1v1)悖论H( 续更)继兄妹H融进夜色里(校园1v1sc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