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她看大牛是越发瘦了,人也被晒黑了一层。
听说村里那口井现在出水也变少了,现在各家各户能分到的水更少了。
大部分生活用水,只能从环水河里挑。
村里的老人甚至在传,天要再这么继续旱下去,环水河兴许都得断流。
真等到了那个时候,有人怕是得被渴死。
现在的她跟小妹,比起家里人来,那可真是太幸福了。
别的不说,因为挨着宋家,三丫姐又不收她们钱,她们在用水上,比家里人就方便得多。
只是,每天早上看到大牛来送货,她都心疼得很。想让大牛也干脆留在镇上生活算了。
可惜,她手里还没攒够买院子的钱。
秦逍遥笑着瞧了一眼李大妞。
“现在这关头,家家户户日子都不好过。”
“少挣点儿便少点,总比一天到晚干瞪眼,一分钱也挣不上的强。”开口道。
这可是大实话。
刘家现在的情况不好过,下水村其他人家的情况,只会更差。
地里的庄稼眼看是收不了,大部分人家半年多的辛苦和投入算是白费了。
有别的活计和谋生之道的还好,还能从别的地方找补一些。
那些只依靠种地过活的,几乎快断了活路。
甚至不止是村里的人,镇上的人,受到的影响也不小。
天气热起来,生意差了,活计也少了。
大家挣得少了是一方面,另外,一些必需品的物价却在涨。
以前不要钱的水,现在得按桶来算钱。
还有米面粮食等价格,也又涨高了一大截。
糙米和糙面的单价,从一开始的两文钱一斤,已经涨到了五文半。
之前不少盼着粮食价格会回落,没囤粮的人,面对新的高粮价,纷纷后悔不迭。
这其中就包括下水村的刘家和王家。
当然,因为李大妞和王小妹在,且两人得知秦逍遥囤了不少粮食,也跟着提前买了些粮食放着,两家人现在日子才不至于太难过。
尤其是王家。
王大山现在依旧带着王老栓打柴卖。
每次来宋家送柴,都会顺带从王小妹手里,带些粮食回去。
王大山一开始还不愿意接受妹妹的帮助,但耐不住粮店的粮食太贵,思来想去之后,才接了粮食。
可尽管如此,王小妹每次给王大山的粮食也有限。
且两兄妹也有言在先,只让王大山回去告诉王老栓,粮食是从粮店买的,跟王小妹无关。
因此,这一场长时间的帮助和救济才进展顺利。
“欸。”李大妞叹了口气。
“不晓得啥时候才能下上一场雨啊……”
此话一出,众人都忍不住看了眼不远处,被太阳照得明晃晃的地面。
心情皆有些沉重。
秦逍遥也跟着瞧了眼不远处,笑着摇了摇头。
她是知道的,大旱已经开始,而且入冬之前都别想结束。
不管人们怎么祈祷和期盼,都改变不了。
“做好自己的事,提前进行最坏的打算便好。日子总得过下去不是?”于是,秦逍遥道了一句。
众人一愣。
随后纷纷点头。
她们得学着点儿三丫姐/嫂子的心态。
王小妹想了想,望向了秦逍遥。
“嫂子,您说,粮店的粮价,还会涨吗?”问道。
她吃住都在宋家,不用操心宋家的粮食。
且,嫂子早提前囤了足够的粮食,宋家根本不可能缺粮。
可宋家不缺,王家缺啊。她得为自家大哥和爹考虑。
就眼下这情况,大哥手里钱不多,更舍不得去粮店买粮了。
她手里倒是有些积蓄,可粮价不下来,她买起来也心疼得很。
可要是不买的话,先前的例子就在眼前。
现在不买,万一粮价继续上涨,接下来便得花更多钱买粮。只会更不划算。
她现在就后悔得很,早知道粮价会涨得这么厉害,在看到她嫂子第一次囤粮时,她便该把手里的钱全部买成粮食。
李大妞和刘小妹,听了王小妹的话,也纷纷望向了秦逍遥。
她们都希望能听到秦逍遥说出,粮价会下跌的话。
毕竟,她们囤粮的时间,相对秦逍遥要晚些。
当时,也是碍于粮价已经上涨了一大截,所以没敢囤太多。
可现在这情形,粮价接下来大概率还得涨。而现在再囤粮,风险可就更大了。
她们也后悔啊,早知道是这么个情况。
当时就算把家底给掏空,她们也该跟着秦逍遥大规模囤粮才是。
可惜,这世上买不了后悔药。
“会的吧。还有几天就入秋了,地里的庄稼是啥情况你们也知道。庄稼收不上来,粮价就降不下来。”
“现在咱岭泉镇,还有赵县,甚至整个华安府的粮食,大部分都是从外头运来的。这天要继续旱着,运输成本怕是还得往上走。”
古代又不像末世前那样交通发达,运输主要还靠船运,以及牛和马拉车。
天旱起来,大河水位下降甚至发生断流都是有可能的。
第174章 174买水的人来了
等到船运断绝,到时候便只能靠牛马了。
届时,华安府的粮食肯定会出现短缺。而粮食短缺,接下来会再发生些甚么,就不言而喻了。
第215章
同类推荐:
断头花、
通房丫鬟、
逢君、
仙娥丹(h)、
竞相游(NP)、
农门悍妻:黑心莲夫君求抱抱、
美人难驯:世子的高枝不想攀、
金枝不上当、